以太网交换机基础(三)

概述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于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是一种基于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识别、完成以太网数据帧转发的网络设备,工作模型如图 1所示。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三)

图 1 交换机工作模型

HUB和以太网交换机的区别:

a) HUB工作在物理层,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b) HUB-半双工通信,数据在所有端口的广播,效率低。以太网交换机-全双工通信,数据通过MAC地址的学习和转发,限制了冲突域,却扩大了广播域。

c) 交换机让用户通过虚拟线路并行通信,并使网络段处于无冲突的环境,也使网络脱离CSMA/CD,只有在端口配置为半双工时才采用CSMA/CD协议;

1.2  工作过程

以太网交换机是基于MAC地址来进行数据转发的,MAC地址有48bit组成,采用点分为三个部分(如00e0.fcab.0001),每个部分4字节,前面24bit为供应商代码,由IEEE管理和分配,剩下的24位由厂商自己分配。

华为的供应商代码为00e0.fc。也有一些小厂家没有到IEEE进行申请,自己定义MAC地址,这时就会有一定的偶然性造成MAC地址重复,如果网络中造成MAC地址重复则会造成网络通信故障。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三)

图 2 MAC地址构成

以太网交换机通过基于源端口的学习来建立MAC地址表,然后根据MAC地址表来进行数据转发。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三)

图 3 数据转发过程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三)

图 4 MAC地址表

交换机学习/转发数据帧的基本规则以图 3网络为例:

1) 交换机从端口1收到PCA发送的一个数据帧,它先读取帧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具有该源MAC地址的机器PCA是连接在端口1上的,这样一组对应信息将被存放在地址表(L2 Table)中;

2) 随后将读取PCA发送的数据帧帧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与该MAC地址对应的端口;

3) 如果在地址表中查到有与这个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号,则将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个端口上;

4) 如果在地址表中找不到相应的MAC地址以及对应的端口号,则将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收到这个数据包以后,如果对源主机进行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按照1)中所描述的方式,又学习到这个MAC地址与端口的对应关系,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5) 最终通过这些步骤,交换机可建立成图 4所示的MAC地址表,把所有接口所接的设备MAC地址记录在表中,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的;

在我们实际应用中,有时候会有两台甚至多台交换机进行级联,两台交换机对接的网口则会对应多个MAC地址。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三)

图 5 级联网络

如图 5,两台交换机通过端口4级联一起,端口4会对应多个MAC地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