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小隊:國民心中永不泯滅的印記

新的一月來臨,《區小隊》卻要與大家依依惜別了。這部37集的燃情抗戰大劇,將於今晚收官。該劇自播出以來,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實時收視率更是一再破2,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大正"(小人物大情懷正能量)代表劇。

區小隊:國民心中永不泯滅的印記

許多觀眾將這部劇稱為"抗戰劇中的一股清流", "區小隊故事情節催人淚下,我已經很久沒有被一部影視劇這樣感動了。""有些經典畫面是可以載入抗戰劇史冊的"觀眾對該劇的盛讚,讓導演遠澮十分感嘆。他說:"第一次將區小隊這一最為基層的戰鬥組織直觀、真實地展現出來,沒想到還挺得觀眾心。"該劇總編劇查嶺、陳建忠也認為,正是對"小大正"這一創作導向的努力追求與真誠表達,讓該劇在眾多大題材、大流量劇集中脫穎而出。

歷史如風雲漫過,卻總有痕跡留下。《區小隊》所展現的人物,劉大強、玉鳳、高代表、張蒙、梁書記、海棠、佟大川、五爺、寡婦、臭豆子----這些生活戰鬥在太行山上的熱血兒女,這些原本平凡普通的生命,用生命和鮮血書寫了最絢爛的詩篇,塑造了最感天動地的英雄群像。"越忍,越沒法兒活",是太行山慘遭日本軍人暴行的老百姓最初的覺醒,而"第一,不蠻幹。第二,不蠻幹。第三,還是不蠻幹!"則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有組織、有紀律,有謀劃地聯合抗日群眾並最終取得抗戰勝利的優秀成長。《區小隊》對這群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鮮活的,成功的。

區小隊:國民心中永不泯滅的印記

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歌唱祖國、禮讚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恆主題,也是最動人的篇章。但一度出現英雄被解構、歷史被戲說的現象,導致觀眾對一些影視劇產生了不信任態度。《區小隊》的出現,將觀眾的情感重新拉回到歷史的某個座標,與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是對某些錯誤闡釋抗戰題材影視劇手法的勇敢矯正,是主旋律影視題材的作品在藝術性、商業性和主流價值觀的呈現上實現平衡的典範。

《區小隊》到底是如何結局的?每個人將會有什麼樣的命運走向?今晚央八黃金檔邀您一起劇中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