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张智永,现任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画家。

1990年得列于崔如琢先生门墙。为入室弟子。擅山水,兼入花卉翎毛。作品多次参加大型拍卖会。中央民族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崔如琢工作室助教。泰中友好关系协会副主席。泰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主席。

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水流曲曲樹重重,樹里春山一兩峰。茅屋深藏人不見,數聲雞犬夕陽中。鄭板橋詩 96x35.5cm 2020年 庚子早春

崔如琢先生也提到了,中国画家到了五十岁是个坎儿。大多数画家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往后退。主要原因是综合素养不够,墨守成规,不敢突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大师都是越老越好,最后拼的是修养

我认为这里原因不但是修养和笔墨技巧,经历,学问,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理上的坎儿。艺术重要是情感的抒发,这里的合成因素是荷尔蒙。在他这个年龄段,笔墨有酣畅的意味。一个是下笔收放自如,一个是用墨是苍润浑厚水墨交融。他从追求近现代书画艺术又往上走了,审美取向有了升华。他的画里有,元 明 清以来的东西,也对他老师的东西理解的透。整体感强笔墨关系到位,有动有静,气韵不凡。

智永有顽强不屈的精神有一股气,是豪气。作品已有了个人意向,因为人格是第一位的。不以政治为依托,不以权势为依据,不以财富为基础。没上过专业学校,艺术上有所成绩来之不易。增加修养多读书,书法再多修为,到了六十岁了不得。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书画家,评论家夏天星先生,2014年秋 在张智永画展部分发言



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平生第一次画的指墨山水。煙雲出沒有無間 半在虛空半在山 我在閒中消日月 幽林深處聽潺湲 錢選詩164x48

胸中有丘壑,筆底自煙霞。指掌运用,散聚鬆透。顺逆来去,山水之间 ,生氣自發,物我兩忘。山能崢嶸磊落,水若潺潺有聲。雲煙出沒,動靜相合。气韵生动,需要全方面修養。是人格的表现。和出身,聪明程度,地位,學暦,是否名人之後没半毛銭闗係。


运墨抒胸意,铺毫落纸情。凝思生气韵,心境谓澄明。动静遥相映,荣枯忌板平。外师寻造化,松透著清名。微信友 吳靈蘊寫詩


有人说我画的山水像傅抱石,其实我没学过傅抱石的画。近现代学过李可染,黄宾虹,张大千。因为有时用皮纸而且多散笔有关系。局部会有一些同样的效果。

其实画画像谁都不要紧,只要不能像俗手就好。风格的形成不可太早,急功近利则早熟易早死,艺术生命不会长远。随着人的不断学习,吸收营养慢慢成为自己的会画语言。

成就如同山峰,高度不同而已。看你登什么高度的山了。

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樵人歸欲盡,煙鳥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羅徑。孟浩

张智永的山水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迎面扑来的气势,就如在人群中猛然有人喊你的名字或是拍你的肩膀让你不得不回过头去看看他是谁。


我用这个比喻一点也不过分,智永的画有这个气派,不但大气滂礴,而且酣畅淋漓,该抓紧处精雕,该放松的地方泼洒,十分过瘾。 史国良

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村南村北杏花紅,春色芳菲醉牧童。69x34cm 2020庚子早春二月於京華。

记得有一次我和老师说要搞一次画展,崔老师微笑着说:以你现在的水平搞画展就等于告诉别人你画画很差。当时崔老师的话如同当头棒喝,若有所悟。我知道自己离画一张好画的距离还相差很远,于是,就没再提办画展的事,而是埋头精进。


崔老师告诉我要想画好画就要每天临帖不辍,尤其是要在魏碑,楷书与行书上下功夫,如果做不到书法的历练学中国画也进入不了深度。临摹书法时刚开始专精一家,不在多,贵在恒。沉浸其中,与古人对话,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性灵与情操,这是一个画家毕生的修炼


崔老师说绘画贵在理解,在理解中了解人生。当时我对

“理解”的概念还很模糊,经过了多年的艺术实践与探索,我终于了悟了“理解”的深刻含义,真是“妙不可言”,也就佛家所说的“无可言思”的极妙境界。


崔老师鼓励我多看传统画展,多看拍卖会预展,还建议我如果有经济能力的话适当收藏一些大家作品,对提升我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崔老师还指出:当今书画家搞收藏的不多,很多画家都是在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既不懂鉴定,又不懂收藏,无法从古人那里吸取营养,水平从哪里来提高呢?他建议少去看当代画家的东西,甚至不看当代画家的展览。他认为古代的很多画家大多是鉴定家、收藏家,在品评别人书画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艺术境界,了解了自己的艺术欠缺。

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一曲清溪一曲山,鳥飛鱼躍白雲間。溪山且要行人到,自是行人到此間。陶弼詩 69x34cm 2020年庚子早春二月于

崔老师的话往往当时不理解,后来觉得越品越有味道,话里藏着玄机。他一直建议我刚开始临摹要专不要博,多临石涛的就最好,因为很多大师诸如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陆俨少等无不从石涛那里吸取了营养来滋养了自己。所以学画关键是一门深入的吃透古人绘画的精髓,不要贪多嚼不烂。


在比较早的一段时间,我比较喜欢李可染先生的画风,在学习他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画什么都画的比较僵死,似乎摆脱不了这种黑死的僵版味道,我甚是苦恼。为此老师也多次启发我多临摹古人作品,他说李可染的很多学生就是因为传统功夫下的少,而没有跳出李家山水的窠臼,甚至很多人都离世了,尽管非常执着,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我从老师的话里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于是从临摹元朝的王蒙、倪云林。明四家 清四僧的画作入手,重点在石涛身上下功夫,多年来心摹是手追,艺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多读书多读古人的画论,也是崔老师给我的宝贵经验,他说《石涛画语录》、《黄宾虹画语录》,《老子道德经》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艺术要多看多读。


崔老师不仅在艺术观点上启发了我,而在绘画实践中也受教于他。他说一开始学习画画打好基础是关键,梅、兰、竹、菊是绕不过去的功课,所以我在这方面也做足了功课,尤其是梅花和竹子,梅花想把它画好极其不容易,为此,我研究临摹了王冕,赵之谦,石涛,八大,金农,李方膺,吴昌硕,潘天寿,李苦禅等大师的作品,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以前从来学不到的东西。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古人的学习方法启发了我,也成就了我。对于艺术更深的领悟也取决于崔老师的点拨。他说要多看、多实践,多游览名山大川。不要对景写生,要澄怀观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真正理解东方独有的绘画表现体系。画画要什么纸都要用,但用墨一定要讲究。能做到用笔,用墨,用水,用色就才能理解笔墨,笔墨为我所用,才能有可能做到气韵生动。

西山散人张智永 2020年3月

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此畫一九九零年在門頭溝出生地臨摹的,石濤山水中堂。迄今已越二十七寒暑。135x39cm4.7平尺。

八十年代末在榮寶齋有幸見此真本,見畫中間,有店伙記掛畫時,不小心畫鉤子掉下砸一大洞。此事記憶猶新。不过那画 荣宝斋有裱画修复的能力,修好后一般是看不出来的。

今日見此畫不勝感慨萬千,並題之。出生地已拆遷,夷為平地。往事不堪回首。


崔如琢老师为什么说 很多画家五十岁后原地踏步往后退


“西山散人”者,张智永是也,京西人氏,幼蒙山性,开辟鸿蒙。摩经典,识画理,志向高远,勤学苦练历经数载知命而成。书屋中鸟虫幽鸣,京韵浅唱,皮黄高起。闻琴莳兰,纵览古今。赏文书画,把玩古董。自命为“秋韵斋”也,常有赏心客来访。品茗清赏,谈古论今,不亦乐乎。或行于山水之间,外师造化,搜尽奇峰,观山问水,形似不羁。


散人善用墨。凡作画必先取陈年墨锭于端歙砚中细细研磨,凝思聚神攒平生所养之气,下筆如有天马腾空之勁,若有老僧补衲之沉靜。山石峥嵘磊落,水似潺潺有声。腾扬似云似雾起于幽壑之间。笔墨胜处得山林之气。精彩烂漫若出其中,苍润之色显四时之景。阳者鲜,阴者渍,沉郁渗化斐然可观,如斯之类,得意在空微耳。展现神韵,众呼群赞之美哉。


2oo6年纳兰于京东兰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