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到喚友聚餐的最佳時機

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不少餐館也陸續開門營業,恢復堂食服務。漸濃的“煙火氣”讓人暖心,可一些現象卻令人憂心:有的餐飲場所,對錯位就餐規定執行得並不到位,還有不少市民開始聚餐。

還沒到喚友聚餐的最佳時機


圍桌而坐、推杯換盞,飛沫在不經意間“口口相傳”可能性很大。在此次疫情中,因家庭聚餐引發的聚集性疫情比比皆是。而近日外省出現的一例“本土新增病例”,就存在與無症狀感染者聚餐的情況。這無疑提醒我們,新冠病毒非常狡猾,還存在許多未知的風險。保險起見,即便“過了隔離期”“沒有任何症狀”,也最好不要輕易聚集、聚餐。


“此時不聚,日後才能更好相聚。”為了不讓來之不易的抗疫戰果付之東流,我們還需要再堅持一段時間、再剋制一段時間。對廣大餐飲企業而言,既要恢復經營、做好買賣,更要承擔起主體責任,嚴格執行控制就餐人數、拉開桌椅間距、全面推行公筷公勺、在店內外候餐區取餐區結賬區劃設“一米線”等防控規定。尤其是要對顧客進行積極科學的就餐引導,不能為了上座率或礙於面子,對一些高風險行為聽之任之。

“戰疫”還在路上,我們必須消除盲目樂觀心理,繼續擰緊防控“發條”,等到勝利時再相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