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要殺戚夫人和劉如意,重臣周勃,陳平和張良為何不加以阻止?

高祖十二年,劉邦帶著對戚夫人母子的眷戀離開了人世。第二年,呂雉果然下了黑手,劉如意被毒殺,戚夫人被殘忍地做成人彘,扔在廁所。呂雉的這種非人做法,也將她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人性的嚴重缺失,為後人所不齒。面對呂雉對戚夫人和劉如意母子的殘害,周勃、陳平,還有當時尚在世的張良、蕭何等人,明明有能力阻止為何卻袖手旁觀呢?鬥哥今天就簡單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害緣由。

呂雉要殺戚夫人和劉如意,重臣周勃,陳平和張良為何不加以阻止?

1、立嫡立長宗法制深入人心,戚夫人挑戰的不僅是呂雉和太子,而是宗法人心。

呂雉在開國重臣眼中是真正的老闆娘,是大漢帝國根紅苗正的女主人。呂雉和劉邦還是草頭平民時,就明媒正娶的嫡妻。從道義上講,佔據了國法認可、民間認同的正統地位。而戚夫人就像是要搶佔正宮的小三,雖受男主寵愛,但不能起了“雀佔鳩巢”的野心。而戚夫人非要挑戰一下愛情的力量和宗法人心,到底哪個力量大?戚夫人的柔情蜜意只有劉邦品嚐欣賞,在重臣眼中她頂多算一個漂亮的備胎。

呂雉要殺戚夫人和劉如意,重臣周勃,陳平和張良為何不加以阻止?

在立嫡立長的宗法制已經深入人心數百年的環境下,戚夫人不自量力挑戰這個制度,不會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結果敗得那叫一個悽慘。

2、殺劉如意,是呂雉為兒子劉盈斬掉潛在威脅的必然。

劉邦活著時,最鍾愛戚夫人生的兒子劉如意,多次想改立他為太子,換掉劉盈。這對呂雉來說,劉如意就是兒子劉盈最大的競爭對手,必須剷除這個隱患。自己和兒子的地位才能穩定,未來的皇權才沒有隱患。後來又殺掉劉邦另兩個兒子劉友、劉恢。只有很不受劉邦待見的劉恆(漢文帝)韜光隱晦,讓呂雉覺得沒有潛在的危險,才躲過呂雉的殘殺。

呂雉要殺戚夫人和劉如意,重臣周勃,陳平和張良為何不加以阻止?

這是皇權制度下,為了那個唯一的皇位展開的廝殺。屬於皇族家務事,外臣哪個是千年老狐狸,誰真會“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3、呂雉一貫簡單、粗暴、狠辣的剪除異己習慣,讓大臣們閉緊了反對的口舌。

殺人不過頭點地,但韓信、彭越一大批猛人悍將都被呂雉殺得人芽不留,想起來就讓人不寒而慄。即便有人想發表一下不同意見,只要一想到被剁成肉醬的彭越等人。再多的話也只能爛在肚子裡。

4、戚夫人唯一的依託只有劉邦一人,沒有與其他人搞好關係的智慧和能力。

從張良為呂雉謀劃請“商山四皓”出山,為太子劉盈拉贊助來看。功勳重臣都站隊在呂雉和劉盈一邊。沒有政治智慧的戚夫人總覺得劉邦可以搞定一切。平常和這些重臣元勳沒搞好關係,劉邦一死,呂雉報私仇、除國恨的關鍵時刻,誰肯觸呂雉這頭怒吼狂獅的黴頭。去為和自己關係淺薄的戚夫人說情?

呂雉要殺戚夫人和劉如意,重臣周勃,陳平和張良為何不加以阻止?

張良是最聰明的一個人,帝王心術瞭然於心。所以,當劉邦大封功臣給了他三萬戶食邑時,張良只要了三百戶,隨後便閉門不出,專心修練。實則在明哲保身!

周勃很忙,顧不上,即便顧上也不會。劉邦去世前就將周勃派到燕國接管樊噲的軍權。當時漢軍面臨兩線作戰,一抵禦匈奴,二平叛盧綰。所以,當樊噲被押回長安後,周勃就成了漢軍統帥,自然也不可能干預到千里之外的事情了。

呂雉要殺戚夫人和劉如意,重臣周勃,陳平和張良為何不加以阻止?

再說周勃是沛縣出生,追隨劉邦起兵,一路出生入。而呂后是劉邦的結髮之妻,儘管是從外地遷往沛縣,但同樣屬於沛縣人。因此,僅憑這一點,周勃自然會站到戚夫人的對立面而支持呂后。

陳平就更不用說了,他自身都難保!


所以,呂雉令人髮指的殺人過程中,沒有聽到任何重臣們反對的聲音。但是,呂雉一死,正是周勃、陳平這些重臣立刻發動政變絞殺了呂氏全族。可見,重臣們並不是不反對她的做法。

只是,不願逆勢而行,留得青山在,秋後算總賬!



參考文獻:《呂太后本紀》

呂雉要殺戚夫人和劉如意,重臣周勃,陳平和張良為何不加以阻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