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祁立國的靜海親戚

見到祁立國時,他正在自家老窯洞旁的田裡幹著農活。本來約好去他現在住的新房子,祁立國說想讓我們先看看以前住的老窯洞。

今年53歲的祁立國是鎮原縣太平鎮慕坪村人,是國家認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上世紀60年代,祖輩逃荒來到了這,在半山腰上建起了窯洞。到他這輩,住了幾十年的土窯洞變成了危窯,沒法住人了。在政府的幫助下,祁立國才在山下的臨涇鎮祁焦村蓋起了磚房,帶著患病的妻子和3個上學的女兒搬了過去。

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祁立國的靜海親戚

祁立國在自己的老窯洞前

祁立國告訴我們,這麼多年,除了妻子席雲霞前幾年生病住院做手術出過遠門,始終生活在自己的這一畝三分地,怎麼也想不到還能有個靜海親戚。說到這,這個臉頰通紅的西北漢子露出了靦腆的笑容。祁立國說的靜海親戚就是比他年長的靜海區委書記藺雪峰。

2019年,靜海動員全區各階層力量參與扶貧協作,從區級領導到鄉鎮園區負責同志,與鎮原的101戶貧困戶結對認親。從那時候開始,祁立國就有了一位遠在千里之外卻始終關心著他的靜海親戚。

“和雪峰大哥第一次通電話的時候,激動的俺都有點懵,他說是跟俺結親戚的天津靜海扶貧幹部。當時問了好多事情,家裡的、孩子的,還說有啥困難就跟他提,他來幫俺想辦法。”祁立國回憶著當時的情景。

忙完手裡的農活,我們跟隨祁立國回到了距離老窯洞3公里外的新家。寬敞的院子,整齊的瓦房,比之前的居住環境好了許多。聽說家裡又要來靜海的客人,祁大嫂席雲霞早早燒開了水等在家裡。“雪峰大哥是城裡的幹部,平時肯定特別忙,但是他還老想著俺們,給俺們送過1000塊錢慰問金,還給孩子們買過新衣服和新書包,丫頭們高興著呢!你們喝的這自來水就是用那筆錢接上的。”席雲霞高興的向我們講述著她家的這位靜海親戚。

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祁立國的靜海親戚

祁立國家的新瓦房

祁立國說,在雪峰大哥的幫助下,自己的日子比以前好過了。拿鎮裡給的2萬元扶貧款入股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年能得1500元分紅。家裡種的3畝玉米和6畝小麥,靜海的幫扶企業金倉公司全部收購,每年能收入3000元。家裡的後院養著20只種兔,已經生下了7只小兔,金倉公司也定點收購。鎮裡安排的公益崗位,每週清掃一兩次村裡的道路,每月能掙500元。再加上一年打打零工能收入12000多元,算一算這一年下來能有2萬多元收入了。現在俺們家過日子的心氣更高了。“就前兩天,雪峰大哥來看俺們了,當時我和你大嫂子頭一宿就沒咋睡,激動了。”祁立國說。

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祁立國的靜海親戚

祁立國給兔子餵食

日前,靜海區委書記藺雪峰率領近40人的脫貧攻堅幫扶組到鎮原一線“作戰”,走訪掛牌督戰的13個貧困村。特意看望了自己的結對親戚祁立國。

“俺當時特別想留他吃個飯,但是最後也沒說出口,緊張了。等地裡的玉米收了,兔子下了崽,俺得給他寄點家裡的特產。這是他鎮原兄弟的心意。”

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祁立國的靜海親戚

祁立國和妻子席雲霞下地幹活

記者手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脫貧攻堅工作做得怎麼樣。在攜手脫貧攻堅的路上,區委書記和西部困難群眾的結對認親,體現了靜海、鎮原兩地濃濃的情意,更堅定了我們打贏東西部扶貧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