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散沙的中國音樂獎項

其實像華語金曲獎、全球華語金曲獎這樣的豬肉獎非常之多,他們不具備足夠的公信力卻有著敢於對標海外知名音樂獎的勇氣,主要原因還是市場有著對音樂獎的一定需求。

一盤散沙的中國音樂獎項

如果不是VAVA拒絕領獎上了微博熱搜,可能不會有多少人注意到全球華語金曲獎。

作為第一年舉辦的獎項,全球華語金曲獎一開場就來了個“開門紅”,碰上最追求real的嘻哈歌手“直言不馴”拒絕領獎,對於這個獎來說可能是個不錯的開始,畢竟像這樣有碰瓷其他獎項名稱嫌疑的音樂獎,在乎的可能並不是名聲而是名氣。

一盤散沙的中國音樂獎項

如今,市場上針對藝人表現頒佈的獎項數不勝數,其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有公信力的並不多,成為“中國格萊美”幾乎是所有非商業音樂獎項的終極目標,然而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大家離這一目標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1

在VAVA拒絕領獎消息被爆出的第一時間,不少人把它和臺灣舉辦多年的金曲獎混淆,不過其實更容易辨別不清的應該是在香港舉辦了9年的華語金曲獎。如果追本溯源,全球華語金曲獎的發起人向雪懷和華語金曲獎有不小的關係。

一盤散沙的中國音樂獎項

2008年,向雪懷和遊威聯合創辦了華語音樂聯盟,向雪懷擔任主席,遊威擔任秘書長,而這個華語音樂聯盟正是後來華語金曲獎的主辦方。彼時向雪懷和遊威還算是一對好搭檔,一個在香港有多年豐富的音樂行業從業經驗,為多位香港知名歌手作品填詞,一個在內地寫有多篇樂評,且有在奧美做活動策劃的經歷,二人的經驗和能力恰好適合做出一個圍繞歌手的大型活動。

一盤散沙的中國音樂獎項

遊威和向雪懷

在2011年華語金曲獎的招商PPT中也顯示出二人對華語金曲獎的不同貢獻,華語音樂聯盟的不少成員都是香港音樂行業從業者,而華語金曲獎總策劃則是遊威,兩人共同穩住了華語金曲獎的基本脈絡。

早期的華語金曲獎,還是偏向於香港地區歌手的獎項,評選出的歌手大部分都是在內地沒有巨大影響力香港歌手,直到6項大獎都由陳奕迅一人包攬的2012年,華語金曲獎才真正在大陸有了一些聲音,該年頒獎禮也找來了周筆暢,胡彥斌、劉惜君、黑撒樂隊等內地音樂人也出現在了頒獎禮上。

不過好景並不長,在有吳莫愁登場的2013年過去後,2014的華語金曲獎頒獎禮就再沒有了眾多知名歌手的出現。儘管後來華語金曲獎不斷向大陸靠攏,在評審團中引入一些在大陸活躍的音樂從業者,看起來越做越大,但其似乎並沒能贏得頭部藝人們的真正認可,獎項授予了藝人卻沒能換來他們在頒獎禮的登臺。

這樣的原因無非是因為華語金曲獎並不具備足夠的公信力,據草莓鈴音統計,第一屆華語金曲獎頒出50個獎項,到了第二屆就有114個獎項,隨後逐年增多,到第7屆也就是2015年獎項多達180多項,即使是格萊美這樣在音樂品類、技術分類等非常細分的音樂獎也不過只有78項,而華語金曲獎明顯不具備像格萊美那樣上萬名專業人士評選不同分類獎項的專業度,因此可見這180多項的音樂獎水分有多大。

一盤散沙的中國音樂獎項

本來,華語音樂獎今年還會以不溫不火的熱度繼續“自轉”,不過因為今年初遊威被爆威脅女性,向雪懷決定與其分開,開除遊威秘書長職務,並舉辦了自己的全球華語音樂獎。這就是全球華語音樂獎的由來,以及會鬧出不被VAVA認可的歷史基因。

2

這一次VAVA對於全球華語金曲獎的不滿,來自於沒有感受到主辦方對於音樂人的尊重,除了沒有接機這種小事外,不安排彩排、香港內地藝人分開走這樣的事情,確實會讓內地音樂人積累怒火。這是該獎項做頒獎禮上的重大失誤,而向雪懷在VAVA發聲後也作出回應,除了認為VAVA年輕不夠尊重獎項外,還表示關於VAVA指出的頒獎禮種種問題其具體執行方是大音文化。

一盤散沙的中國音樂獎項

這種不反思自身問題,為何近些年來主控獎項越來越不被知名音樂人和市場認可,反倒在問題出現後積極甩鍋的行為,實在難匹配他們一直以來喊著要成為“中國格萊美”的專業度和氣度。

其實像華語金曲獎、全球華語金曲獎這樣的豬肉獎非常之多,他們不具備足夠的公信力卻有著敢於對標海外知名音樂獎的勇氣,主要原因還是市場有著對音樂獎的一定需求。

首先,藝人方面需要獎項的認可,來為自身發展“貼金”,並且能夠聚集多位歌手藝人的頒獎禮也能為他們提供一定的曝光度,在頒獎禮事後的公關軟文傳播上,也能形成一定的聚合效應,這就是不少藝人還願意參與各類頒獎禮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主要都集中於中小部藝人,部分人通過用金錢換獎項的行業潛規則來達成以上的這些目的。而像VAVA這樣已經擁有足夠知名度和粉絲的藝人參加全球華語金曲獎的原因是什麼?在她微博的幾次發聲中提到“十多年的獎項”,我們也不難認為她之前似乎並沒有搞清楚自己參加的評獎到底是什麼,這也是這些豬肉獎在名稱上都非常相似的原因之一,通過混淆大眾視聽蹭名氣存活。

另外,粉絲群體也需要有音樂獎項肯定自家偶像的心理滿足感,雖然全球華語金曲獎及一些獎項還未能吸引到真正的粉絲群體,但總體來說音樂獎、榜單確實是粉絲群體非常關注的一環,之前吳亦凡鬧出的新專輯銷量事件就是一個例證。

一盤散沙的中國音樂獎項

那麼,有這樣的市場需求,為什麼我們的音樂獎就很難做到權威?

目前音樂獎項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專家評選的專業性獎項,一類是以專輯銷量為商業指標考核的獎項。當下流媒體音樂已經成為重要的音樂作品銷售渠道,所以掌握這些線上數據的在線音樂平臺更有舉辦商業指標考核的音樂獎項,那麼留給市場上其他玩家的幾乎只有專家評選這一條路走。

因此,大部分的音樂獎就要考驗起專家評審成員及機制是否能做到真正的權威。首先從評審成員上來看,格萊美是由美國錄音藝術與科學學會創立的,按照規定,能夠獲得評委資格的人,名字要作為創作者或者技術人員至少在公開出版的發行物上出現過6次,這意味評委可以是從事音樂行業各職位的人,但同時要有足夠的專業素養,且據海外分析,評委人數應該不少於1萬人。

這本身就是國內大部分音樂獎難以做到的。國內不少音樂獎都是某一協會、聯盟、媒體發起的,其最多做到邀請部分音樂行業從業者,而這些從業者也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和不同的口味喜好,如果在機制上不能做好匹配,這個專業性就難以保障。華語金曲獎多為香港藝人,也是因為華語音樂聯盟中大多是香港音樂從業者導致的。

那麼再說到評選機制上,國內音樂獎能夠細分不同音樂種類的就不多,不少豬肉獎的分類就是為了滿足“人手一獎”的目的設置,那麼這樣的評選無疑會影響其權威性;並且像國內外較為權威的音樂獎,都有足夠的保密性,在頒獎禮之前外界無法得知誰會獲獎,但豬肉獎們為了讓頒獎禮看著紅紅火火,先私下聯絡藝人邀請至頒獎禮晚會也成為了一定的潛規則。

這樣的獎項怎麼能夠獲得藝人方、行業和市場的認可成為權威呢?

3

當然,中國還是有自己的權威音樂獎的。比如此前被不少人把全球華語金曲獎弄混的臺灣金曲獎,它是由臺灣地區“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的,這樣的主辦身份首先就為其權威性做了一定的保障,並且其也做到了相對細分的獎項設置以及保密性。

經過29屆的積累,金曲獎已經成為了中國範圍內最權威的音樂獎項。在臺灣地區作為音樂發展最前沿的時期,金曲獎是兩地三岸音樂人都向往的獎項。不過由於近些年大陸地區的音樂行業發展迅速,更多大陸音樂人崛起,大陸地區對於金曲獎的關注度稍有回落,不過要說到專業性獎項,大部分人最先提起的還會是金曲獎。

一盤散沙的中國音樂獎項

而在去年,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唱片工作委員會(簡稱唱工委)發起了新的音樂獎項——唱工委音樂獎,也正在向權威音樂獎的路上前行。唱工委主任委員是在音樂行業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宋柯,因為他的地位以及一直以來對音樂行業的推動,獲得了眾多音樂行業知名人士的認可和支持。

一盤散沙的中國音樂獎項

唱工委音樂獎評審構成比較有特色,有1位評審委員會主席和9位終審團評審組成,每位終審團評審也有自己的顧問團,他們有的是知名詞曲創作者,有的是知名音樂公司創始人,針對不同音樂類型也有各自領域從事多年的專業人員把關,這是唱工委音樂獎在評審成員上接近權威的方式。

在獎項設置上,該獎設立了八類音樂風格的分享評選,共設置32項獎,包括年度音樂類評選7項、年度音樂單項評選17項以及技術單項評選8項,盡力保證評選上的公正性。同時,該獎項也拒絕了冠名,這就使其遠離了商業上的影響,並且有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官方計票及公證擔保,這些都構成了唱工委音樂獎的權威基礎。

所以,儘管國內有許多豬肉獎在市面上“旋轉跳躍閉著眼”,我們也還是有秉持著專業態度以及對音樂的尊重,為音樂人和行業進行評選嘉獎的權威音樂獎們。

其實,在國內真正能做權威音樂獎的人和機構並不多,而那些不具備足夠權威性的獎項到也不一定非要消失,關鍵還是要像VAVA說的那樣,做到最起碼的尊重。要想真正保護音樂行業的健康發展,還是奉勸那些像“中國格萊美”進發的主辦方,頒獎的時候多一點尊重少一點套路才是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