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慘!每月損失十幾萬,疫情期間餐飲的錢都賠在哪兒了

2月,【商業街探案】找到一位日料店的老闆,問他疫情期怎麼自救,老闆說只能在家待著,每個月幹賠卻毫無辦法,但最擔心的不是停業,而是復工,“等復工後門店都運轉起來了,人員工資要發,後廚採購的錢要花,再沒客人,才是最怕的。

4月過半,他在微信發來三個字:店關了。

疫情爆發的時候,很多人都想得到餐飲業會遭受到巨大的損失,但也覺得復工復產後,必然迎來“報復性消費”,但對中小商戶來說,他們等到有序復工的這一天,卻依舊艱難:想讓房東免房租,但房東也是個體,也要還貸款,沒得談;西貝等大品牌發公開信哭窮,火速拿到上億貸款的場景,對他們來說也是遙不可及的夢;轉型自救?沒錢沒資源,甚至疫情前就計劃了好了要做餐飲新零售的行業創新者,也因為店遲遲不能開打亂了所有計劃……

四位個體餐飲經營者口述,他們中有年過60的餐飲業老大哥,有日料店老闆,也有立志做餐飲新零售的商業精英,按照道理說,他們都是有技能、有想法,也是創新餐飲業的精英人士,但個體面對疫情,確實太過於渺小了。

01

口述人:小李肉鋪創始人嘉措吧

所在地:北京

經營業務:牛羊肉新零售

關鍵詞:12月租完店鋪就趕上疫情,現在連裝修都無法啟動

復工指數:一星

從2019走過來,我真切地體會到什麼叫“上天給你夢想開了一扇窗,又關上了門”——眼看著夢想的事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近在咫尺,但餐廳的門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打開。

我是內蒙古人,也一直在做餐飲供應鏈,所以在內蒙牛羊肉這塊兒,我自然比一般人更懂。大概在2017年的時候我就想做一家牛羊肉餐廳,小李肉鋪不定義什麼火鍋店、燒烤店,而是圍繞“肉”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顧客能吃,也能買走,還會有線上商城,在經營上實現一頭牛,一隻羊的商業閉環,也和以前餐飲業在定義上重門類輕食材、輕零售重堂食的思路完全不同,但在找供應鏈的路上幾經波折,包括遭遇了供應鏈臨時變革,不得不放棄已經選好的國貿門店地址和人均800元的高端牛肉店計劃。後來終於和在呼倫貝爾大草原有牧場的源頭談成志同道合的合作,最後大家成為小李肉鋪合夥人。

去年12月,我們終於把供應鏈敲定,新地址選在了北京東土城路,在雍和宮和東直門中間,離二環不遠,做社區餐飲和零售。

原計劃年前設計佈局圖紙,年後2月開工裝修,3月正式營業,而疫情的到來卻打了我一個措手不及,連裝修都無法開始,更何談營業呢?目前,我們每個月都會損失十幾萬的房租,五個月下來虧損大概在60萬左右。

 實慘!每月損失十幾萬,疫情期間餐飲的錢都賠在哪兒了

(小李肉鋪店面圖)

我的猜想是5月應該就可以開始動工了,那麼預計6月份,應該就可以開店。每年中國有4成的牛肉需求都是進口來自外國的肉,而目前受國際形勢影響,這四成的需求很有可能需要中國內部自己填進去,我覺得未來可期,所以儘管虧著房租,我也想堅持到疫情以後開店。

但回頭看,我還很慶幸自己是一直和內蒙古的供應商談的。整個中國有將近4成的高端牛肉都來自於澳洲。澳洲是牛肉生產大國,不僅牛肉的質量好,而且價格也比較低,所以國內很多大品牌餐飲店都是用的澳洲牛肉。

疫情影響下,澳洲的牛肉進口應該會漲價,而且供貨會不穩定,很多餐館可能面臨著成本的上升,比如昨天我去餐廳,去看燒烤牛肉,一塊錢一克。和牛兩塊錢一克,我算了算我們三個人吃飯吃一斤半肉得1000塊錢,你說這個消費誰消費得起。

不過,說不定這就是我的好機會,沒準還能擴大銷售,給飯館供貨。當然,那都是後話了。我現在考慮的是怎麼給店鋪開張預熱,那麼必然要做一些準備,我不喜歡打無準備的仗。我想到了,雖然疫情期間老百姓都不喜歡去餐飲店吃飯了,但是目前的他們是很喜歡在家自己做的,所以我花費了大概1萬左右,開了電商牛肉店,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02

口述人:湯.come老闆大山哥

所在地:上海

經營業務:藥膳養生餐

關鍵詞:生意已恢復六成

復工指數:四星

聽說疫情期間有老闆關門了,我說這就是兩種情況:第一就是那些原本要關門的,打算賺了過年這一波快錢就關門的,自然要關;第二就是那些掙到錢的,重新復業要拿幾十萬出來,而復業之後也怕客源在幾個月內難以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所以長痛不如短痛,我不一樣。

我從20歲開始做餐飲40餘年,到現在六十多了,這店我做了18年,從當初的兩張桌子到六十多張桌子,有些員工在我沒開這店的時候就跟著我,跟了20年,我放不下他們。

這家店也是我的理想:我真正想做的是慢餐堂吃,我希望來我店裡的客人,不是單純的為了填飽肚子來的,而是我這裡有他們所追求的口味、健康、友誼,他們可以在這裡享受環境、音樂和生活,而不是所謂的快餐。我主張慢餐,為的是健康,縱然這可能只能是小眾餐飲,我也覺得快樂。

可能就是這些原因,我在疫情的時候沒受到太大的衝擊。我過去給員工都安排了宿舍,過年的時候,我的主要員工都沒有回家,也就不存在需要單獨隔離14天的問題。到了2月20日,我們就早早復工了。當然,說實話從2月20日到3月1日,整整十天一個客人都沒有,說不心慌是假的,但我們準備的食材也不多,有的東西做出來當做員工餐吃了。

不只是我,這周圍的商家基本都是這樣。直到3月初,店裡迎來了第一批客人。看到這批客人裡有一大部分都是老顧客,我很感動。不過,虧本是一定虧本的,我店附近有好幾個娛樂商圈,背靠徐匯濱江,前面是住宅樓,往日裡這邊的店鋪都是靠平安這幾棟大樓的工作人員養活的。工作日就中午生意好,但是因為疫情有一部分人選擇了帶飯,有一部分人選擇了外賣,所以堂吃的人特別少。

本來我想過給附近寫字樓配送團餐,用小程序,但聯繫的程序員說要做出來至少花一個月的時間,我覺得時間太長,達不到我的要求,最後也就選擇放棄了。

聽說有的商家在用外賣自救,但我一直沒上什麼外賣平臺,很簡單,我覺得商戶太多,去外賣平臺上競爭難度太大,雖然說充錢可以提升曝光度,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充錢呢?那是不是本質上就沒有區別了呢?

這一次疫情讓我虧得很厲害:在一月份虧了6萬,二月份虧了8萬。我目前的門店在綠地繽紛城,國家雖然有政策要減免房租,但是綠地對於商戶的要求是,交了2月份的房租,才可以獲得3月、4月的房租減半,也多虧我這個十幾年的品牌,一直以來都有盈利,所以我現在也有錢可以這麼耗著。

 實慘!每月損失十幾萬,疫情期間餐飲的錢都賠在哪兒了

(食客非常蕭條)

到了3月,生意恢復了往日的4成,4月則恢復了往日的6成,所以總得來說是往好方向在走。和其他餐飲老闆不一樣,我對於疫情後的餐飲市場是看好的。我認為,現在的餐飲(除了為了填飽肚子的快餐)與其說是單純的吃飯,不如說是一種社交,這麼多中國人在家裡悶了4個月,走親訪友和聚會怎麼可能都在各自家裡坐。

03

口述人:麵店老闆張四

所在地:常州

經營業務:家常面

關鍵詞:擴張抄底沒那麼容易

復工指數:三星

我是一個80後,姓張,目前在做蘇州東吳麵館,店面150平米,做了6年。感覺目前發展平穩,一直想要去上海發展。想著疫情以後,應該有很多店鋪撐不住要關門轉讓,這可能是個盤店的好時候,就打算趁著這個機會去好好了解一下。

我第一個看上的店鋪,在徐匯和閔行的交接處,我想著這裡附近都是居民,在這裡賣面應該也是有賺頭的。而且上海的房價租金都普遍偏高,選擇這樣的一個地方,也是為了租金便宜。但是去看了以後才發現,這裡說是居民區,但是實際上週圍的餐飲店並不多,旁邊有個大公園,人流量只能說是一般般,但是即便是這樣的地方租金都要6萬一個月。我計算了一下自己的成本在與租金相對應以後,直接放棄了這塊地方,這裡我租不起。

後來我想著徐匯閔行還是離市中心比較近,我開始考慮,上海靠郊區的商圈。於是通過朋友介紹,我得到了一個萬達廣場的外街商鋪將要轉讓的消息,於是就過去看了看,結果還是失望至極。

即便是在上海萬達這樣的地方,疫情之後的餐飲店也要比想象中的還要冷清。就連哈根達斯這樣的品牌,他們甚至都減少了供應,只賣店裡的冰淇淋球,其餘的一概沒有供應,店裡只有兩個服務員,門店內一個客人都沒有非常的冷清。

外面雖然行人多,但是真正進入店裡吃飯的客人很少,我在5點-6點的餐飲高峰期,隨機挑了幾家小吃,麻辣湯等店鋪進去看,裡面有的時候除了服務員空無一人,有的比較好的只有2、3個人在店裡。

而後我發現,轉讓的店鋪大都不太可信,就像一家去年8月份開的串串店要轉讓,老闆說她前期投了60萬,這個店平時生意很好,現在願意以30萬的轉讓費,轉讓給我,理由是家不在上海,被迫忍痛回老家,其他有幾家要轉讓的店鋪,情況都差不多,都是生意很好,但因為孩子上學、老人要照顧等原因,被迫回家,這是不是太巧了點?

最後讓我死心的是和一個賣烤麵筋的老闆的談話,他說生意不錯,所以疫情的時候把對面一家要轉讓的店盤下來了,你看,真的有好事,哪裡輪得到我這個外鄉人呢。他們自己那條街可能就搞定了。

到現在4月了,再也沒有出去看商鋪了,但我還是想還再等等看有沒有機會在上海找到好店鋪。

04

口述人:日料老闆張明

所在地:南方某城市

經營業務:日料

關鍵詞:沒生意做,現在就是在養著員工

復工指數:二星

我在2016年的時候接手了一家本來由日本人開的日料店。到2018年底年又開了家分店,結果新店沒開多久,疫情來了。

3月中旬,我們正式營業,日子並不好過,天天開著門,但是沒客人,現在這個階段,我新店剛開張不能關吧,老店那麼多員工我也不能關吧,於是就只能耗著,等待疫情什麼時候可以真的徹底結束。

我甚至常常想,哪怕有一個客人來有進賬也好啊。

對未來我很焦慮,我店面的前廳已經沒幾個人了,至於後廚,日料店對廚師的要求很高,這個時候也不可能把人裁了,而且少一兩個人其實也緩解不了什麼壓力。我的舊門店光是房租每個月就要7萬,而在疫情之前房東甚至說過這個房子是要漲價的。

疫情到來以後有政策出臺,說是疫情期間可以減免一定房租,這對我們店而言自然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兩家店減免房租都遇到了問題。

首先說我第一家店,這個地方算是一個屬於公共房產,所以按理來說是可以享受到房租減免的政策的。但是如今這個地方被二房東承包,我們前去商量減免房租的事情,到現在都沒有結果。

我另外一個店,因為租的是個人的店鋪,找個人房東減免房租就更難了。我都是有為員工提供員工宿舍的,過年的時候因為遇到疫情,員工宿舍空了二個月,房租我還是照樣要交。

現在按照我員工的話來說,就是空養著他們。但是即便是這樣我的員工也是會埋怨我,因為目前老店晚上基本沒有生意,我們店原本是10點才下班,現在8點過就下班了。所以我現在一般安排他們上半天班,這半天班對他們來說就是錢少了。

我其實也理解他們,他們也不容易,而我的員工雖然有埋怨,現在也沒有人說要離開。因為他們也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人,我虧本也要堅持開店,很大程度也是因為,我是老闆,我要對我的員工負責任,我覺得這是做人的底線。疫情期間沒有人不艱難,很多人都在堅持,我也希望我的堅持能夠迎來最後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