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下半场:从服务消费者向赋能中小企业升级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目前已取得全球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银行业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605亿笔,金额277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4722亿笔,金额16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39%和59.73%。与2012年相比,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增长了200倍,交易金额增长了170余倍。

支付是现代经济活动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承载着资金流转的基础性功能。我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无疑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和支付方式。除此之外,它的价值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11月28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表示,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科技的发展,除了推动社会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以外,也在推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上发挥了更大作用。特别是移动支付的普及,带动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餐饮外卖、共享出行、O2O等一大批新业态的产生,这些新业态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也改变了产业结构。在部分地区,这些新业态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8年,我国在全球电子商务销售总额中排名第一,全球电子商务有50%来自中国。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林海峰也认为,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支付结算速度,提升了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效率,在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升级的同时,也培育了共享经济等新的数字经济增长点,同时拉动如“夜经济”和零售消费的增长,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

以条码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在我国的普及,成为数字金融在全球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林海峰表示,“中国式”支付创新能够取得成功,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监管部门的包容性监管、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账户体系、移动互联网的政策红利等。“最为重要的一点,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我国支付行业主体打破惯性思维,创建了直接服务于付款人和收款人的全新支付业务模式,迅速激活了产业创新动力和爆发式增长空间。”

目前,支付产业链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包括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支付服务商、用户、商户等共同形成较为完整的支付生态体系,建立起“产业森林”,形成开放创新的新生态;同时,支付行业向金融化、生态化、技术化、多元化方向迈进,产生了“支付+”新业态,实现了多方共赢和行业繁荣发展。林海峰估计,从2012年到2018年,根据支付交易规模可以推测,第三方移动支付收入规模将从约3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