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開始打得還不錯,為何到後來卻稀里嘩啦?因為吃了這個虧


淞滬會戰開始打得還不錯,為何到後來卻稀里嘩啦?因為吃了這個虧

(電視連續劇《東方戰場》)


怕就怕打仗,結果江橋之戰還真打起來了。齊齊哈爾領事清水是個文官,他立即著了慌,趕緊要求會見馬占山,商談如何避免衝突。清水的辦法,是由雙方組成一個調解委員會,到江橋前線去督促各自部隊後撤,以便繼續恢復江橋修復進程。

清水派林義秀去前線滅火。從內心裡來講,林義秀也是主張“向北滿進軍”的激進分子。無奈自己吃的就是對外交涉這碗飯,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只得答應擔任調解委員會的日方代表。馬占山所派的中方代表則是他的老部下石蘭斌。

這些調解委員坐著專列趕到了江橋北岸。林義秀讓中國守軍先行撤離,理所當然地遭到了石蘭斌的拒絕。石蘭斌指出,中國軍隊是正當防衛,要撤也得大家一道撤。林義秀語塞,他心裡很清楚,已經“榮譽受損”的關東軍根本不可能答應這一條件。所謂的調解只能就地擱淺。

被馬占山兜頭打了一悶棍的濱本,還沒意識到這趟黑龍江旅行的風險有多大。先頭部隊的失敗,對他來說僅僅是個意外,他決定繼續追加本錢,無論如何得在多門面前,把丟掉的場子給找回來。


淞滬會戰開始打得還不錯,為何到後來卻稀里嘩啦?因為吃了這個虧

(電視連續劇《東方戰場》)


除了半渡而擊外,守橋的另一種辦法自然就是死守橋的一頭,不讓對方從橋的那一頭過來。缺陷是防守部隊很難展開,只能集中一點,沒有縱深。

作戰要形成縱深,本應是軍事常識,當年卻沒人上心。後來的淞滬抗戰(第二次淞滬抗戰),就是吃了缺乏縱深的虧,結果稍有一點頂不住,就開始稀里嘩啦了。馬占山腦子靈活,無師自通地懂得了利用縱深,他以大興站為中心,部署出一個層次分明的戰略縱深——第一道防線在橋北,第二道防線在大興站,第三道防線在三間,其間經過謝珂和馬占山的輪番經營,已形成覆蓋六里範圍的堡壘陣地,馬占山將能用於作戰的兩千人馬全部撒在了這些蛇形工事中,

當天,見敵方人多勢眾,守軍沒有一味死守鐵橋,而是把對方放到了橋北。橋北地形對守軍也非常有利:正面是鐵路,區域極其狹窄,並不難守;右翼不用守,因為那裡乾脆就全是沼澤,一旦陷進去,除了給別人當靶子,再也沒別的念頭可想;左翼離江岸較近,雖然沒有沼澤,但上面除了有便於埋伏的菸草地,還有幾處高坡,守軍可以居高臨下予以阻擊。


淞滬會戰開始打得還不錯,為何到後來卻稀里嘩啦?因為吃了這個虧

(電視連續劇《東方戰場》)


日軍在衝過鐵橋之後,要想不跟沼澤打交道,就只能選擇從正面或者左翼攻進。他們唯一的優勢就是利用山炮和飛機轟炸,從前面殺開一條血路,而負責橋北防線的徐寶珍衛隊團雖然傷亡較大,但一直死戰不退。

前方處於僵持之際,調解委員林義秀又趕到了。對於關東軍不僅沒有撤退,還悍然動武的舉動,他只能解釋這是一個誤會,並要求中方代表和他一起到前線戰場解決問題。可是很快,連林義秀自己也嚐到了本國軍隊不聽約束的苦頭——載著雙方代表的專列剛剛抵達大興車站,八架日機就飛來問好了,列車車廂被炸彈掀翻在地,眾人全都被震到了車廂外面。

對於己方軍隊的“卓越表現”,貌似很傻很天真的林義秀只能表示徹底無語。於是調停失敗,戰鬥繼續。


淞滬會戰開始打得還不錯,為何到後來卻稀里嘩啦?因為吃了這個虧

(電視連續劇《東方戰場》)

今日薦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