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第十二天:并非“拣尽寒枝不肯栖”,只是“寂寞沙洲冷”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铁饭碗越来越少的今天,员工流动并不是什么大事,尤其是私企。很多大厂到了一定时期就会淘汰一批业绩不够优秀的员工,换上新鲜血液。中小企业更多的则是被动换血,留不住人。哪怕是在疫情期间,明知工作不好找,也有人义无反顾地离开。用个专业的词,这叫员工“留存率”低。企业不喜欢经常跳槽的员工,同样,对于经常有员工主动辞职的企业,很多人也敬而远之。

有的企业老板居心叵测,招一批新人进来,过了几个月,用卑劣的手段逼员工辞职,再换一批,这样他只需要付最低的工资。抛开这种无良企业不谈,绝大多数企业有着长远规划,招聘员工也是精挑细选,做着长期聘用的打算,但员工还是络绎不绝地辞职。

为什么呢?就像马爸爸说的,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中小企业实力摆在这里,很难像大企业那样出手阔绰。但工资都是入职时谈好的,只要按时按数发,大部分人不会在短期内因为钱辞职。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心委屈了。

钱少还不轻松

初入职场,小编曾在一家小公司工作了五年多,工资不高,一般水平,但公司对员工管理十分人性化,上下班不用打卡,只要把该干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就可以下班,忙的时候会加班,不忙的时候下午三四点完成工作,就可以回家。

公司员工流动性不大,都是在这里工作了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员工离职,要么是回老家发展,要么是觉得这个行业与自己未来规划不符。一个同事的老公在外企上班,人脉很广,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大公司的工作,工资高不少。但是她犹豫再三,还是留了下来,说喜欢公司轻松的氛围。

虽然大部分人上班是为了赚钱,但总有一部分人会在高薪和轻松不能兼得时选择后者。当然,并不是说员工不打卡、可以晚来早走就是氛围轻松,而是不要定下太束缚员工的制度。媒体报道,有的公司对员工工作时间上几次厕所都有规定;有的公司经常要员工加班,员工有事需要调休或请假却不允许,等等。

如果公司能提供高薪,员工看在钱的面子上对这些规章制度可以忍,如果钱不多又这么累,员工图的是什么?

员工觉得不被尊重

招聘员工,肯定不是当祖宗供着、哄着,是要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对于为公司创造了价值的员工,公司也会以薪酬、发展空间等形式给员工回报。说得直白点,双方就是买卖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员工表现优秀,或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员工表现不好,或批评惩罚,或辞退不用。这都是公司领导的权力。但是,有的公司老板,作风彪悍,经常对员工大发脾气,不问青红皂白就加以指责,员工怎么会不觉得委屈。

小编刚入职氛围极好的那家小公司时,发现老板和蔼可亲。后来发现,不仅是和蔼可亲,还彬彬有礼。每次把做好的工作交给他,他一定先说谢谢。到了下班时间,我们跟他打招呼,他也笑呵呵地说谢谢。

员工犯了错,他会告诉部门领导,进行相应的惩罚,或者他直接下通知。但是,见了面以后,还是那么和蔼可亲的。在那家公司工作了那么久,从来没见他发过脾气。老板对员工尊重,这是一种人格魅力,也是公司凝聚力的根源。

公司遇到困难,需要员工共渡难关,比如延迟发放工资、减薪,应该跟员工协商,并让员工知道工资怎么少了,少了哪些,这是员工的正当权益。如果只是硬生生地发一纸通知,员工询问工资情况还被怒怼没有权利问,那就是对员工的无视,这种高高在上的做法会让员工心寒。员工不是包身工。

以上这些,都是站在员工的立场上讲的,想必很多企业管理者并不以为然。但是,还是想奉劝企业领导者,如果总是留不住人,也该反省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