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古堡记忆


行走在晋城,特别是沁河流域,郭峪古堡、砥洎城、皇城相府、天官王府、湘峪古堡、窦庄古堡、柳氏民居,这些古堡式民居集中于晋城。这种古建筑奇观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地理区位的原因。地处中原和北方咽喉要地的晋城,位于南太行,东为华北平原,向南过黄河为中原,自古以来就有"得太行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因此,晋城古堡的形成多与战乱纷争的历史环境有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长平之战秦赵对垒、白起屯兵,堡寨林立,到宋金时期的八字军抗金兵寨,再到明清时期的古堡,体量、形制发展日益壮观宏阔,遂有"一家居一城,一城如一国"之势。晋城古堡群历经数百年雕琢,斑驳沧桑,通体苍黄,坐落于山野之中,与太行山自然风光浑然一体,犹如天成。人文与自然景观和谐相生,散发着浓郁的乡野气息,或古朴,或华丽,或凝重,灵秀而大气,沉稳而雄健,与福建土楼群、广东开平碉楼群一样,皆为地域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的古建筑奇葩瑰宝,令人赞叹。

山西晋城,古堡之城,为什么?只因它拥有世界上最独特最美的古堡群。与中国其他地区同类建筑相比,晋城古堡修建年代久远数量庞大,空间形式独特,文化脉络完整,时间截面清楚,历史地位特殊。 晋城现存古堡54处 多为明末清初时期修建,大部分维持着历史形态,延续原有的生活功能, 是“活着”的遗产有着生动起伏的呼吸 。这些散落在古村落的城堡,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同时具有景观价值与美学价值。据统计,晋城具有整体保护开发利用价值的古堡16座,其中相对保存完整的有8处:皇城相府、湘峪古堡、窦庄古堡、郭峪古堡、柳氏民居、上庄古堡、郭壁古堡、砥洎城除此之外,晋城还有良户、大阳、周村、石淙头、屯城、上伏、南安阳、洪上村等形制犹存、古风依然的古堡式村落;有王村古堡、陟椒刘家大院等院落性古堡……这些在明清时期形成的北方最大的古城堡群,在中国北方十分罕见,展现了晋城历史上曾经辉煌的一幕。

1、湘峪古城

位于晋城市沁水县东南方向大约50公里左右的郑村湘峪村,是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尚书孙居相、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兄弟的故里。

留住古堡记忆

湘峪古城

2、郭峪古城

位于阳城县皇城相府旁边300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

留住古堡记忆

郭峪古城

3、天官王府

位于阳城县,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户、吏三部尚书王国光及其家族建造的大型建筑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是国家AAAA级景区。

留住古堡记忆

天官王府

4、皇城相府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陈廷敬的故居。近几年在国内外都特别有名。

留住古堡记忆

皇城相府

5、砥洎(jì)城

建筑在一座小山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从远处望去,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所以名字叫砥洎城。创始年代不明确,据多方资料记载,创始年代应该在明末以前。

留住古堡记忆

砥洎城

6、窦庄

始建于公元969年,位于沁水县嘉丰镇窦庄村。窦庄城墙高三丈(10米),墙厚五尺(1.67米),周长1008步(1680米)。墙头筑有城垛、炮台、瞭望口等。城外绕墙设置了许多藏兵洞,每个洞可容纳五个人藏身。

留住古堡记忆

窦庄

7、潘家大院

位于阳城县凤城镇南安阳村。现在村中明清古建筑遗存比较多,院落木雕特别精美,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

留住古堡记忆

潘家大院

8、良户

良户村被誉为一座活着的太行古村落,位于高平市西部,距县城17公里,近年来也成为当地一大旅游圣地,获得多方游客称赞!

留住古堡记忆

良户

9、郭壁

是山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地处沁河西岸,隶属嘉峰镇。在古代,这里曾是沁河的渡口之一。距如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居遗留保存下来的建筑。

留住古堡记忆

郭壁

10、柳氏民居

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境内,为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后人—祖籍沁水的陕西华昌府通判柳遇春的故居。创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是沁水一处知名的旅游宝地,为沁水的旅游经济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

留住古堡记忆

柳氏民居

晋城古堡大都分布在沁河流域,积满了灵气、运气、财气,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古堡包围着古村落,古村落包围着古堡。一座座古村落背后隐藏着一段段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的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