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被赶下皇位后蛰伏数年再夺回宝座,这样的情节多见于小说,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真实事件殊为罕见,除了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曾两度被动上台,只有明英宗属于实打实的东山再起。然而这种小概率事件在春秋时期并不稀罕,单单卫国历史上就有三位这样的幸运儿,每一位都是传奇。那么这三位谁的复位更传奇呢,哪位又更加幸运呢?


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卫惠公篇:周天子的坠落和诸侯争霸的兴起

个人魅力:一颗星

幸运指数:五颗星

困难指数:三颗星

卫惠公卫朔,是卫国历史上的第十六位国君,他的即位很不光彩。这事要从上一辈说起。

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卫朔的父亲卫宣公是个荒唐人,先前给太子卫伋聘娶了齐国公主宣姜,结果宣姜到了卫国后,卫宣公觉得这个未来儿媳妇简直太美了,于是截胡自己娶了宣姜,让太子令娶他人。宣姜甘之如饴,还给宣公生下了卫寿和卫朔两个儿子,被扒了灰的卫伋竟无怨言,侍奉父亲愈加谦恭。

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一般人对被自己伤害的人都会心态复杂,很多人会心存愧疚,有的人却是愈加厌恶。卫宣公就属于后一种人,可能他也是自觉无脸面对自己的儿子,便有意疏远他,并限制太子的权力,生怕他当权后报复自己。宣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打算趁机牟利,

她本就是玲珑剔透人,要不然也不会接受这样无厘头的事情。宣公年纪已大,宣姜希望将来由自己的儿子继承君位,于是拉来卫朔诬陷太子谋反。卫宣公正愁没有理由废黜太子,于是也不查证就要将卫伋赶出国。为了一劳永逸,宣公还收买了边境上的强盗截杀卫伋,为了让强盗好辨认,宣公还特意给了卫伋一杆白旄,嘱咐强盗杀持白旄者就没错。

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卫宣公做父亲做到这份上也是够阴损的了,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可偏偏几个儿子都是一身正气,一点儿也不能歪的正气。卫寿无意中知晓了白旄的阴谋,很是看不上父母的行径,便跑来劝卫伋逃跑。卫伋却不为所动,他说,父要子死,则子不得不死。卫寿见劝不了大哥,便偷走白旄抢先上路了,希冀替兄长赴死。可悲卫寿,被强盗毫不犹豫地杀死了。卫伋赶到后,并没领弟弟的情,径直告诉强盗杀错了人,他才是太子,可怜卫伋,就这样也被杀死了。

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太子卫伋

卫朔配合母亲除掉了自己的大哥,还搭上了一个同母兄长,国人很是看不上他。但这些人的意见并不重要,卫宣公看得上他就够了。转过年来宣公就逝世了,卫朔如愿以偿,顺利继位。

卫惠公虽然登上了君位,但得位不正,很为公族不耻,没有了宣公的照拂,他基础不牢的劣势暴露了出来。惠公四年,宣公时期的老臣联合向他发难,拥立前太子卫伋的胞弟黔牟为君,惠公不敌,跑到齐国避难。惠公之所以跑到齐国,自然是因为母亲是齐人的缘故,而且齐襄公和宣姜是兄妹,两人关系很好,惠公自认在齐国不会被亏待。

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齐襄公的确对外甥的事情很上心,毕竟也可借机扩大齐国的影响力,满口答应帮他复位。然而此时齐国还没有后来的气势,卫国也不是任人欺负的小国,国力并不比齐国弱多少,卫朔的复位之事还要从长计议。

齐襄公这年是刚刚继位,国内地位还不牢,国外事务也不熟,卫朔只能慢慢等待。齐襄公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当年他就找来盟国鲁国和跟班纪国商议卫国之事,结果没得出什么章程,齐襄公只得暂时作罢。


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直到卫朔出奔的第六个年头,齐国搞定了鲁、郑、纪等国,势力大涨,齐襄公开始向卫国发难。接下来连续四年,齐卫战争不断。齐襄王还拉来鲁、宋、陈、蔡四国入伙,要求卫人承认卫朔为正统。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意思了,公元前688年,据《左传》的记载,卫君黔牟请周天子仲裁,周庄王支持黔牟,并派兵帮助卫国抵御齐国联军。然而《史记·卫康叔世家》的说法是,齐襄公是奉了周天子之命才来讨伐卫国的。两种记载完全相反,但根据后来的事态变化推断,《左传》的说法更为可信。卫国不敌齐国后,黔牟跑去了周室避难,卫惠公后来还因此事向周室发难,显然周室是支持黔牟的,《史记》的说法则是为了照顾卫惠公的面子。

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卫惠公在外避难八年回归,国内几乎无人支持,复位全是靠的齐国。最后卫朔还得罪了周天子,此后他紧紧抱住齐国这个大腿,唯齐国马首是瞻。齐襄王也没客气,在击败卫国的最后一役中,齐军大肆烧杀劫掠,不但诛杀了众多反对派,还抢走了卫国不少国宝。卫惠公也不敢说啥,还得赔笑脸,亲兄弟还得明算账,更别说是舅甥了,这些传家宝只能算齐军的军费了。最后在宣姜之妹文姜的斡旋下,齐襄公总算是把那些国宝还了回去,卫惠公也算是找回了些面子。

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齐襄公与妹妹文姜有段不伦恋

齐襄公这么做既不是不是大发善心,也不是因为对妹妹言听计从。他帮助卫惠公,看重的还是他背后的卫国,他的目标是让卫国成为齐国在争霸路上的臂助。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卫惠公可以完全掌控卫国,此时卫惠公出奔多年,国内还残存着大量反对势力,帮助他彻底掌控卫国才最符合齐国的利益。归还卫国国宝正是帮助卫惠公提高威望的第一步。

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齐襄公的第二步是让宣姜改嫁,嫁给前太子卫伋的弟弟卫昭伯。襄公的逻辑是,卫国乱局的起因是卫宣公强娶本来该嫁给儿子的宣姜,要想安定卫国就得从根子上予以纠正,然而卫伋已死,那么嫁给他的弟弟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事照襄公一解释还挺在理,然而对于宣姜来说,她要嫁给叫了自己二十多年母亲的儿子,对于卫惠公来说,他的母亲要变成他的嫂子。从感情上他就算能接受,可万一将来宣姜再有了孩子,这关系要咋算?叫哥,叫叔叔好像都不大合适。

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许穆夫人的《载驰》是诗经名篇

卫惠公内心肯定是不乐意的,但他没有勇气反对舅舅的决定,而且这确实有助于分化拉拢国内的敌对势力,只不过代价是有些大。而当事人宣姜的态度却很是微妙,不但对改嫁毫不抗拒,而且再婚生活还相当和谐,又生了三子二女。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个子女素质还都很高,后来卫国被狄人灭国,正是这几人都积极筹划奔走,卫国这才成功复国。两个女儿分别嫁到宋国和许国为后,当时积极游说宋桓公和许穆公出兵救卫,获得了国际舆论支持。另三个儿子,除了长子早夭,另两个儿子卫申、卫辟疆相继挑起卫国复国的大任,是为卫戴公和卫文公,尤其是卫文公在任上完成了卫国的中兴。

先不说宣姜的儿女如何看待齐国,卫惠公是对恩人齐国不敢说什么,他把气都撒在了曾反对自己复位的周室身上。

被篡位后再夺回君位有多难,看看卫国这三位国君(一)

周室盛世一去不复返

惠公二十五年,他联合南燕(和北方的燕国不是一回事)进攻周惠王,另立新王,堂堂的周室中央军竟然不敌,周惠王跑去郑国避难。周天子遭受诸侯攻击之时,竟然没有其他诸侯出来说个话,这实在有违常理,毕竟卫、燕只是中小诸侯,并不是什么值得畏惧的力量。最合理的解释是在齐桓公之前,诸侯们已经各行其是,不把周天子当回事儿了。周天子的威仪至此丧失殆尽,这也是为什么周室那么支持“尊王”的齐桓公和晋文公,天子也到了需要背靠大树的时候了。卫惠公卫朔正是压垮周室尊严的最后一棵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