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战“疫”天使】杨燕:把一天掰成两天来工作的战“疫”“老劳模”

3月6日,大理市疾控中心标本采集运送组组长、副主任技师杨燕值守夜班。一大早,她就赶到了单位的老办公区,安排组织体检业务,进行实验室病毒检测。

2月24日,大理市疾控中心恢复体检业务以来,身为体检办证科科长的杨燕,除了从1月24日开始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检测样本采样送检工作外,每天又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她不得不把一天的时间掰成两天来工作。在同事们眼里,她是一个业务技能最精,工作最认真负责的“老劳模”。

“我业务熟,我去得了!”

杨燕今年57岁,已在防疫部门工作了37年,是大理市疾控中心技术最过硬的实验室检验技术人员,曾多次参与疫情的采样检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杨燕成为了大理市疾控中心标本采集运送组组长。标本采集时,工作人员需和患者、密切接触者近距离接触,面对面采集其咽拭子、口痰、全血,必要时,还要采集粪便、眼结膜拭子等,这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要求极高,同时也面临被感染的风险。

“我业务熟,我去得了!”从1月23日接到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关于大理州首例高度疑似病例王某的报告、采样送检,到2月1日王某出院,杨燕带领她的小组对王某进行了4次检测样本采样送检。为了保证采样准确,杨燕每次采样都用两根拭子。王某出院后第二天,杨燕再次到留观点为他进行了第5次采样,化验结果为阴性后,她才放心。

“影响采样结果的因素很多,不能仅凭一次采样结果判定。特别是咽拭子采样,要用拭子采集患者的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组织,磨擦的轻重、位置不同,结果都会不一样。如果没有采到病灶部位,带病毒者的检测结果也是阴性。”杨燕说。

标本采集运送组共有8个成员,分成8个小组,24小时轮班值守。每次接到采样任务,出发之前都要穿上“三级防护服”。一套“三级防护服”穿上身,再检查一下采样用品,需要二十多分钟的准备时间。为了第一时间出发,在第一组出任务后,第二组就领好防护服,严阵以待。

随着疫情防控任务加重,物资紧缺问题越来越凸显。为节约防护服,对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二次、三次采样工作,杨燕总是主动要求一个人去。采样、送样回来后,还要统筹全组的工作。她每次值完夜班,第二天早上还要继续参加疾控中心的例会,带领全组成员剖析前一天采样时出现的问题,研究改进对策,并对组员们的操作规范进行要求。

大年初二以前,大理市辖区内49所医院发现的疑似病例,都由大理市疾控中心进行流调、采样,一天当中要多次出现场。由于工作人员紧缺,任务最多的时候,杨燕曾在一天当中三次出现场采样。由于每天长时间戴手套,多次用消毒药水洗手,杨燕手上的皮肤已经发白,手背上那一片片红血丝更是让人心疼。对此,杨燕却一点也不在意。

一晚上换了二十多次防护服

“人的咽喉部位特别敏感,咽拭子采集过程中会出现呕吐反射。如果采集对象刚刚吃过饭,反射会更严重。” 杨燕说,在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检测样本采样的过程中,多次发生过被采样对象喷吐的情况。

还有一次比较特殊的经历,杨燕采样时被咬到了手。“那天,采样对象特别紧张,舌头高高地翘着。我用压舌板压他的舌头,他的牙齿突然就重重地咬住了我的手。幸好戴了两层手套,手没有被咬伤。”杨燕说。

2月4日下午5点多,大理市疾控中心接到了到凤仪留观点为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采样的任务,杨燕和三位同事快速吃了快餐,就赶往凤仪留观点。杨燕和同事分成两组,分别进入留观者居住的隔离房间流调、采样。为避免交叉感染,每从一个隔离房间出来,都要彻底消毒一次,换一次防护服,再进入下一个隔离房间。当天晚上,两组工作人员换了二十多次防护服,连夜采样57份。回到疾控中心时,已是次日凌晨1点。当晚送检的57份检测样本中,检出了6个阳性。

2月8日,杨燕带领她的小组到湖北籍滞留游客集中安置点金沙半岛酒店进行集中采样。杨燕和她的小组成员,从早上9点半一直工作到下午2点,才返回单位。下午3点多,又接到了到凤仪留观点采样的任务。刚脱下防护服的杨燕又再次穿上防护服,一个人前往凤仪留观点进行采样。等她回到单位,已是下午6点多。

2月14日,疾控中心接到了2起采样任务,采样点一个是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个是在文悦酒店。接到任务后,杨燕又主动请战去采样。采样结束后,杨燕又和同事一起写流调报告,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多。

2月中旬,湖北籍滞留人员已大幅减少,湖北以外省份滞留人员大幅增加。大理州进一步扩大了重点人群筛查力度,安置在其他酒店的省外滞留游客也被列入了检测对象。采样范围急剧增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也参与采样。

作为大理市疾控中心的技术“一姐”,杨燕理所当然地承担了培训采样人员的任务。在对指定医院和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后,实际操作中遇到各种问题,杨燕还会通过电话适时指导。2月19日下午,幸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苍山饭店为六十多名省外游客采样,社区医护人员非常紧张,没有按照培训时教授的方法采样。杨燕接到电话后,亲自赶到酒店,给社区医护人员做现场示范。

“必须所有人都认真才行”

杨燕对工作严格认真,在疾控系统内是出了名的。手下的科员、组员,做得不对的地方,她都是当面指正,从来不留情面。谁出任务动作慢了、谁的操作不规范了,都会遭到杨燕的严厉批评。

“一个人认真还不行,必须所有人都认真才行”。杨燕总是以身作则,科员、组员们都从心底由衷的敬佩她。多年来,大理市疾控中心麻风、艾滋、麻疹、风疹、甲肝、戍肝、乙肝、伤寒、痢疾等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工作,都是由杨燕一个人承担。

“恢复体检后,为了错开体检人群的高度密集,采取了分时段电话预约方式,工作量比平时增大了很多。体检现场病毒消杀、量体温、维持秩序、接电话都要有专人负责。标本采集运送组那边实在分不了身的时候,体检这边的实验室检测工作,我就利用中午或晚上的休息时间来做。艾滋病毒初筛可以请同事帮忙,但是看片子还得我来。今天看这个麻风病毒的片子,由于显微镜陈旧,眼睛老花,眼泪都看出来了。”

每次在标本采集运送组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杨燕总要为下一班出现场的同事检查采样箱,准备好采样的器械。这样,他们一来上班,拎上采样箱就可以出发了。虽然没有亲临现场,杨燕却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少一把小剪刀都无法操作。为了避免到了现场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我每天都要检查组员们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不到位的就给他补上。”杨燕说。

“呼吸道传染病的采样方法是一样的,我以前做麻疹病毒采样,也采鼻拭子、咽拭子。”刚开始进行新冠病毒咽拭子采样时,组员们的技术指导全都仰仗杨燕。

采样箱怎么准备,采样部位怎么确定?除了每天在微信群里发图片指导,杨燕还要接受很多电话咨询。出了多次现场后,组员们对采样工作渐渐熟悉,可还是离不开杨燕,每次单独出任务之前,都要打电话来向杨燕咨询器械准备等具体事项。

除了采集样本,杨燕的静脉采血技术也是一流的。无论大人、小孩,她一针下去,就能抽出血来。“我一般要在很有把握的情况下才下针。”杨燕说,2004年,大理市对戒毒所等监管场所羁押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筛查,很多采血对象连颈静脉都看不到。杨燕只能用手摸,估计出颈静脉所在的大概位置后,“一针见血”地插下去。

大理州的13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全部清零后,检测对象又扩大到了看守所、戒毒所、监狱等监管场所的全体拘押人员,杨燕和她的组员们采样任务更繁重了。在杨燕的带领下,采样组的队员们个个迎难而上,从1月19日一直“轮轴转”至今,没有人说过一声苦,也没有人有过一句怨言。只要新型冠状病毒不绝,杨燕和她的队员们,就会以防“疫”战士的勇气和担当,继续默默奋战在“疫”线。

原标题:杨燕:把一天掰成两天来工作的战“疫”“老劳模”——战“疫”一线·天使风采系列报道⑥

审核:字丹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