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池游泳歷險記

在悉尼東南郊的新興富人區馬魯布拉(Maroubra)有一個岩石泳池,叫馬洪池(Mahon pool),位於馬魯布拉海灘北邊500米的地方。在層層疊疊的岩石群下方,與海平面相當的位置上,1932年建成了這個岩石泳池。準確的說是三分人為,七分天成。這是個悉尼很有名的地方,就連馬魯布拉海灘這樣的衝浪聖地,也因為這個岩石泳池而增色不少。

今天是我第三次坐在馬洪池上方的岩石上,第一次是因為行程太緊沒時間下水。第二次是驕陽太烈,酷日而無一絲的雲,擔心皮膚被灼傷。這一次看來也沒戲了,陰沉沉的細雨中,海浪呼啦啦地拍打著池外的岩石。正午時分戶外溫度只有22度,幸好是低潮,馬洪池沒有被埋在水下。

這樣的風景生活中並不多見,遠觀也是一種享受,況且這樣寬廣的自然只留給我一個人,幸福感又增添了幾分。有的時候遠行者就是要保持心靈的平衡,要參與到大自然中去,但也不冒無謂的風險。馬洪池雖然已經設置了鐵鏈護欄,但風大浪急時風險還是很大的,兩年前曾經在那裡捲走了兩個尼泊爾學生。聽說前一段兒有三個華人,抓著鐵鏈站在池壁上,頂著波濤洶湧的海浪玩兒自拍,他們剛剛離開的瞬間,護欄就被巨浪埋在了水下。有的人用生命去旅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但如果是去自拍不知道是否值得,也許是無知者無畏吧!

馬洪池游泳歷險記

半個小時後,一個瘦高個的印度老人(根據相貌推測)出現在我的視野裡。他走到一塊岩石的背後,能感覺到他在有條不紊的整理隨身物品,出來的時候只剩一個泳褲,慢悠悠的順著鋁合金的扶梯把手,進到馬洪池游泳去了。我很為這個老人家捏了一把汗,抬頭看了看覺得問題不太大,海浪雖然不見小,但離泳池越來越遠了,看來正在退潮。觀看了一會兒老人游泳,開始覺得自嘆不如,後來又有點自漸形穢。這個泳池是30米長,一個往返60米,這老先生就是標準的自由泳,不停的遊。數了幾十圈,似乎再數下去也沒什麼意思了,就像一臺機器永不停歇。

這時,來了一個白人胖老頭,感覺行動不是很方便。他遲緩地走到另外一個岩石的後面,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穿著寬大的泳褲顫顫巍巍的走進泳池。這麼大歲數來這兒遭罪,關鍵是今天這水太涼了。胖老頭和瘦老頭打了個招呼,不知道他們是否認識,老外不管認不認識見面都會打招呼。遊起來以後,發現胖老頭不是來遭罪的,他在享受快樂的人生。自由泳和仰泳交替著一圈又一圈,比在陸地上自如多了。

細雨停歇的時候,忽然間從泳池的後面冒出來一個白人大漢,他不是從懸崖這邊的通道進來的,是從海里過來的,頭上帶了個浮潛的裝備,嚇了我一跳。他撲通跳進泳池裡,開始玩潛水,大部分時間兩隻腳露在水面上。原來漲潮和落潮之間,會有很多魚留在泳池內,人魚你追我趕,豈不美哉。

不知何時泳池裡又多了一個白人姑娘,長髮系在腦後,不像在市內游泳池有泳帽的約束,自在暢快。她肯定也不是從通道那邊進來的,看來說不上哪塊兒岩石的後面都可能冒出人來。原來這裡從來都不只是我一個人,是我獨自享受了一個人的孤獨。

馬洪池游泳歷險記

海浪沒有減小,但看來已退到足夠安全的距離。我按捺不住興奮,今天一定要體會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享受一下這個天然泳池。於是也找了一塊岩石的隱蔽處,開始換衣服。馬洪池本來有完善的配套設施,這幾天正在升級改造,暫停使用,但是如此粗獷豪邁之地,要是不在岩石上換衣服似乎可惜了這空曠的意境。

腳一沾水,才知道我是真正來遭罪的,這水比想象的涼太多了。就此退縮豈不是丟了咱華人的臉,硬著頭皮一狠心下去了。岩石牆壁很不規則,上面長滿了青苔和小貝殼。池底凹凸不平,佈滿了海澡異常的光滑,時常有突出的尖銳物,以至於不敢坦然地站立在池中央,看來遊動起來才是最安全的。我只會蛙泳,但是很賣力氣,兩圈下來感覺適應了,又來兩圈就微微見汗了。眼前是驚濤駭浪,憑我信馬由韁。正因為世間有這樣美妙的自然,所以,我們有了對下一次旅行的期待。

感謝前面的四位朋友,是他們的力量,讓我的第三次沒有白來。

馬洪池游泳歷險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