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結婚不看家境,婚後欲哭無淚

認識多年的朋友,婚後跟我抱怨自己的公婆。

公婆是縣城裡的中學老師,思想傳統保守。

因為講究三從四德,從嫁給老公開始,她的婆婆就經常唸叨:

你以後少買點東西,別亂花錢。


他脾氣不好,你一定要多忍讓一些。


照顧好自己的男人,最好是一日三餐在家裡吃。

她說:

老公的德行跟公婆一樣,自己很後悔,應該在結婚前都去他家走走。

我不禁深思。

簡·奧斯汀說,婚姻,只考慮家境是荒謬的;不考慮家境是愚蠢的。

女人,結婚不看家境,婚後欲哭無淚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結婚前,要不要看家境?

其實這裡的家境並不是只對方富不富裕,最重要的是看對方家庭教育和生活的背景。

愛情雖然是兩個人的事,但結婚卻是兩個家庭的事。

同學巧巧跟老公一見鍾情,談戀愛一年,也只見過一次家長,但兩人先是領了結婚證。

結婚之後她和公公婆婆住一塊兒,僅僅一個月就已經後悔。

不是公婆對自己不好,還是兩代人的相處模式會很難受。

公公在家連掃把都沒拿過,吃飯都是婆婆把飯菜端上桌才喊他,婆婆是一位好母親、好妻子、好女兒,可作為一個女人,她一輩子都為別人活著。

從這裡瞧瞧才意識到,自己老公身上確實有公公的影子。

早上起床要幫他找好衣服,睡覺前要把水溫調好,因為他要洗澡,家務事也不做連碗都沒洗。

其實婚姻好像成了公婆的複製,她忍不了了對老公說:

你再不改,咱倆沒法過!

女人,結婚不看家境,婚後欲哭無淚

兩個人結合,婚後一定會帶著原生家庭的影子。

所以結婚前一定要多去對方家裡走走,要透過外表去看真相。

要看他的父母是否恩愛,看他的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也要看家庭的三觀,因為這一切都是決定你未來長久走下去的原因。

因為他父親對待母親的方式,就是他以後對你的態度。

從小生活在這種家庭裡,你決定他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

反觀另一位好友,她老公的原生家庭是父母經常吵架,就連地上的頭髮,或者是菜裡多放了一些鹽都會吵架。

所以她老公曾經發誓,一定不會走父母的路,一定要讓自己的老婆過上好日子。

但是結婚之後,他還是失敗了,他無意識的發脾氣,雖然每次都警告自己要改正,但最後的結果還是一樣的。

女人,結婚不看家境,婚後欲哭無淚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刻在孩子內心深處,從性格特點、人生三觀、思維方式,這些全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也都會在成年之後的思想和行為裡展現。

家庭關係好的孩子,是幸運的。

我看見過最好的感情,婚姻最美好的樣子,也懂得自己以後如何去做。

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你一定要考慮清楚。

從古到今,傳統的思想裡一直都是男尊女卑。

在遊戲的段位裡,王者和青銅是不能在一塊匹配的,因為段位不符。

女人,結婚不看家境,婚後欲哭無淚

蔡康永曾說:“我印象中的門當戶對包括了自身教育階段、文化背景等。”

其實家境相差過大的人,無論多麼相愛,回到現實生活當中也會有難以溝通的地步。

婚姻是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組成的,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三觀相似。

嫁給一個人只需要一時勇氣,但守護婚姻卻用一輩子的全力以赴。

好的婚姻是能夠抵抗所有不幸,但壞的婚姻是個易碎品,結婚請務必那一些,畢竟婚姻不是愛情的目的地,最終嚮往的都是幸福。

所以,希望你們,一定要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