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矿山”助力战“疫”胜利,兖矿集团实现首季开门红

◎吴玉华 范兴驰/文

“智慧矿山”助力战“疫”胜利,兖矿集团实现首季开门红

兖矿集团面对疫情爆发初期近3成职工无法正常返岗、煤炭供应任务量重的实际,19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异军突起,助力战“疫”取得完胜,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截至3月31日,兖矿集团完成煤炭产量3796万吨,营业收入600亿元,利润总额25.2亿元。

在兖矿集团赵楼煤矿,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调度室里,综采一区技术员侯本猛按下红色按钮,千米井下的7301工作面的割煤机便缓缓启动,井下的综采一区职工李振只需结合实时视频信号,通过类似游戏手柄的操作遥控器就能实现支架挪移和煤机行走,进而完成采煤作业。

近年来,兖矿集团累计投资45亿元,加快采掘系统智能工作面建设,培育形成省内、省外、境外智能矿山建设“三位一体”格局。在煤炭行业内,率先制定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井”建设企业标准,推动煤炭生产向减头减面减系统、提速提质提效转变,探索出一条具有兖矿特色的智能化矿山建设新路径。兴隆庄矿、东滩矿成为全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示范矿井,智能化矿山建设的经验在山省推广。

煤炭生产出来了,可疫情期间物流运输严重受阻,兖矿集团“智慧营销”又发挥了作用。“智慧营销”以“营贸服务实体、实体支撑营贸”为发展方向,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开展组织效能提升项目,推动机构、区域、业务“三个优化整合”。“智慧营销”保障了疫情期间运输畅通,能够第一时间落实山东省安排部署,极速推进煤炭保供,全力保障社会能源供给。

1月24日至3月8日期间,供应邹县电厂、魏桥电厂、华能山东公司、莘县电厂、山东里彦发电公司等省内电煤、供暖煤111万吨,体现国有企业的担当与责任,缓解了相关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燃“煤”之急。

2月3日晚8时,由兖矿集团智能化工作面生产的第一批电煤,紧急驰援魏桥集团热电厂,缓解了该厂燃“煤”之急。后续电煤持续输送,确保了滨州市主城区及多个县区的城市供暖供电和防疫物资的生产。

2月6日上午,接到菏泽高新区管委会和成武县人民政府用煤紧急求助信息后,兖矿集团赵楼煤矿快速响应,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开足马力,及时把燃煤发往菏泽民生热力和成武盛阳热力厂,保证了两地四万余户、十余万民众、数百家企事业单位正常用暖。

疫情之下,危中寻机。兖矿集团更加认识到“智慧矿山”的重要性,已编制“智能矿山”三年建设规划,将投资40亿元高标准建成具备数据集成处理、设备集成控制的20个智能采煤和15个智能掘进工作面,示范矿井将实现“155”(一类矿井单班下井人数不超过100人,综采和综掘工作面不超过5人)的奋斗目标。

“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表示,尽管疫情的阴霾还未散去,但兖矿集团有“智慧矿山”做后盾,有信心完成1.7亿吨煤、营收3000亿元、利润120亿元的任务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