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校園“公益寵舍計劃” 多所高校聯合行動

近日,由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寵朕、寵愛王國聯合發起的“公益寵舍計劃”開始在線上及線下全面展開,線上邀請多位藝人及行業專家,通過“雲上LIVE萌寵音樂節”、“寵朕學堂”宣傳“寵物公益”,關愛小動物,以及普及科學養寵知識。同時,在線下,與多所高校進行合作,在校園層面推動公益合作。

推動校園“公益寵舍計劃” 多所高校聯合行動

不忘初心將公益做到“實處”

據寵朕負責人介紹,“公益寵舍計劃”校園合作推進中發現,很多高校已經開始從“校園官方”和“校園民間”層面上建立了相關的組織,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清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南京審計大學、東華大學等。部分高校的公益組織甚至已經成立了數年,有本身較為完善的團隊組織和對外合作模式。

推動校園“公益寵舍計劃” 多所高校聯合行動

就此,我們採訪了4所代表學校的負責人,瞭解“寵物公益”在校園裡的實際情況。在問及公益組織成立初衷時,各位負責同學均表示,在做這個公益組織的時候,我們是希望能幫助流浪的小動物在校園內有一個棲身之所,生病了也能得到照顧,也想幫助同學們學會如何科學地愛護流浪動物,讓流浪動物與同學們在校園內能和諧共處。而且在協會的大家都是從內心喜歡小動物,同時又具有一份責任感。清華大學小動物保護協會外聯部部長李雲婷介紹,“社團成立之初是幾個學姐擔心畢業之後她們宿舍樓下的流浪貓沒有人照顧了,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了以流浪動物救助、送養、動保宣傳為主要工作職責的工作體系。在推進公益中,確實也有很多的困難,困難主要是資金和時間的問題。情感上,我們很願意讓每一隻流浪動物都得到救助最後被領養,但受我們資金和能力的制約,只能盡最大努力去救助,這樣結果就有可能無法達到最滿意,而是去保證最優解。另外,目前來看,校園乃至城市流浪動物的問題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要解決首先需要在全社會普及動保觀念,意識到我們是城市的一員,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其次是形成更加完善的制度。希望會有那麼一天城市流浪動物越來越少,人與小動物也能更加和諧得相處共存。”北京林業大學陽光社團動物福利部部長郭子璇同樣表達了在公益推進中的一些困難,“在絕育救助方面存在比較多的困難,貓糧也有點短缺。資金不足、學校沒有合適的場地安放需要照顧的流浪動物。可能因為學校林子大,貓的數量很多,而人們喜歡領養的貓基本都是幼貓,成貓很難找領養,學校還有一些小狗也找不到領養就繼續流浪了。部門成員對動物救助的知識有限,有些時候碰到流浪動物的症狀不知道怎麼解決,會做出錯誤判斷。”關於絕育和資金問題同樣出現在東華大學與南京審計大學的愛心組織中。醫療難題是學生們做公益遇到的最大問題。

推動校園“公益寵舍計劃” 多所高校聯合行動

公益需要集體的力量同樣需要“公益閉環”

通過採訪中瞭解的情況,學校公益組織有熱情,有毅力,但是遇到了“經濟難題”確實很難辦,尤其是在醫療救助方面,對資金的需求是比較大的。同時,在救助的社會輿論方面,也是同學們遇到的困擾之一。南京審計大學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徐倩婧接受採訪時說,“我們缺少輿論支持,在救助思路上我們期待著公眾的理解與認同,我們希望能得到共多的對外宣傳,在校外能擁有更多的人脈,來解決‘領養’問題。”東華大學愛貓社負責人提出,“公益需要集體的力量,我們在校內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是很支持我們的,同樣我們也需要校園外部力量的支持,我們針對小動物的救助是希望更多的小動物能找到‘未來家人’,讓更多的愛心人士能通過領養的方式從根本上緩解與解決流浪動物問題。”

推動校園“公益寵舍計劃” 多所高校聯合行動

此外,“公益寵舍計劃”發起方-寵朕負責人強調,做公益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需要集體的力量,從寵物行業的上下游到社會輿論引導,從學校校園組織、個人到學校校方的支持都很重要。做公益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顆顆愛心,同時需要一個能打通“公益閉環”的平臺,集眾力做事,才能把公益做的更持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