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学会这首辛弃疾词,送给高三、大一学生,又应景又有面子

还有不到一个月,今年高考升学的新大学生们,马上入学;新一批高三学生,也将开启冲刺之路。

从隋唐科举制开始,一年年地、一代代青年人,就这样为自己的未来打拼。

辛弃疾这首词,送给高三学生,给予他们激励;或者改写下,送给马上上大学的大一新生,或者是马上毕业的大四学生,也会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送祝福这事,固然可以包个红包;但写几句内心的祝福,也会更有诚意。有里子有面子,很不错。

暑假学会这首辛弃疾词,送给高三、大一学生,又应景又有面子

这首词如下。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苧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即1186年。范廓之(范开)是辛弃疾的学生,当他准备去科举考试时,辛弃疾写下此词,送别之情、祝福之意、激励之语,读来让人感动。

暑假学会这首辛弃疾词,送给高三、大一学生,又应景又有面子

先看上阙。

第一句,嫩凉,这个词真好。嫩,常用来形容蔬菜、肉质,辛弃疾,将其通感用于形容天气的凉爽,把自己对天气那种舒爽清新的感觉,表现出来。

同时也交代了送别秋试的季节。

第二句,是想象考生考试参加春闱的情景,形容奋笔疾书的声音,次句如春蚕嚼桑叶般,沙沙作响。这句话出自欧阳修诗:“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但毛笔写字似乎很难有此声音,反倒是现在的硬笔、2B铅笔,才会有此效果。

第三句,用了两个典故。禹门,即龙门,“鱼跃龙门”都知道,比喻考试得中,而“桃花浪”是指春闱。月殿,则是指“蟾宫折桂”,还是比喻应考得中。

暑假学会这首辛弃疾词,送给高三、大一学生,又应景又有面子

再看下阕。

“鹏北海,凤朝阳”,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气象开阔,有一种彭湃昂扬的气概。

“又携书剑路茫茫”,也让人看到一种文武双全、书剑风流的青年人形象。

对应到当代,就是能读泰戈尔、卡夫卡、曹雪芹,也有志成为巴菲特、德鲁克和马云的青年。

最后一句,则是信心满满的祝福,青云直上,笑看人间其他人奔忙。

暑假学会这首辛弃疾词,送给高三、大一学生,又应景又有面子

全词满篇的祝福语,充满着蓬勃旺盛的鼓励、信心、祝愿,读着也亲切,看着也喜庆。

借来送给高三和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还是很不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