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愁善感的少女,總喜歡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
她那麼容易快樂,可快樂中又透露著絲絲憂傷。看著粉紅色的夕陽美景,會感動得想要落淚,卻也會為未知的生活,莫名地悲觀擔憂。
時而單純快樂,時而憂鬱敏感,時而覺得自己很美好,時而又會對自己有些厭惡……她對這個世界又熱愛,又恐懼,像極了每個人的少女時代。
這就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帶給我們的短篇小說作品集——《女生徒》。
1939年4月,《女生徒》首次發表於《文學界》。
1940年,《女生徒》單行本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同時還受到了川端康成等文學巨匠的強烈讚賞。
書內還同時收錄了《雪夜的故事》、《貨幣》、《千代女》、《十二月八日》、等14部短篇小說。
01.這是一部關於女性視角的作品
這篇《女生徒》,是根據一位十九歲女讀者有明淑寄給太宰的日記所寫成的短篇小說,太宰治將女生的日記壓縮為一位十四歲女生一天中發生的故事。
書中用少女獨白式的口吻,以女性的視角,細膩地描寫了這位少女的情緒變化,展示出了她搖擺不定的自我意識和偶爾的厭世心理,也揭示了少女們所特有的內心感受。
關於女性視角作品,日本文學史上最早是出現在935年。
日本文學範疇內的作家,使用女性視角的創作多數是因為女性本身所具有比男性更加敏感、細膩的感情,從而更符合作者本身想要表達的內容。
而事實上以女性視角創作的作品,其多數都要體現女性本身的特點。
說起作者太宰治,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他的另一部作品《人間失格》。即使沒有讀過這本書,也一定聽過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經典的語句。
《人間失格》這部作品雖然是男性視角,但從人物內心到情感描摹,都展現出了太宰治極致的細膩。
所以,也許正是這樣細膩敏感也有些脆弱憂鬱的性格,才能將《女生徒》這樣的女性視角的作品,塑造得如此成功。
因為作家的創作,往往和自身的性格還有周圍的環境密切相關。
就太宰治本人的生活經歷來講,他從小周圍就圍繞著形形色色的女性。出生不久離開母親由乳母養育,兩歲開始由叔母照顧,周圍有幾個妹妹,家裡有庸人照料。
太宰治幼時便與母親長期分離,身體多病,而父親過於刻板嚴厲,傭人還時不時的會侵犯他。
所以太宰治心中一直潛藏著一種不安和恐懼,從而導致了他消極避世的生活方式,並引發了身體和情感的創傷。
這樣的成長經歷,讓太宰治開始尋求一種情感的釋放和心靈上的慰藉,而女性正是這一慰藉的主要來源。
這一點,我們從《回憶》、《斜陽》等作品也可管窺。
由於以上的原因,太宰治在其創作中期開始大量創作女性視角的作品,並以其生動細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女生徒》就是太宰治中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而這個時期的太宰治,就如同書中的少女一樣,是熱愛著這個世界的。
02.她的一天,是多少人的少女時代
要說早晨精神抖擻,那也是騙人。早晨是灰色的,每天都如此,是最空虛的時刻。早上躺在床上,總會感到悲觀,感到厭世,種種令人討厭的懊喪悔恨,一下子湧至胸口,轉側難安,痛苦不堪。
這個畫面,就好似很多人少女時代自己早晨時的模樣。
討厭早晨的女孩醒來後,小聲試探著叫著“爸爸”,她知道爸爸已經永遠離開了自己。
但這樣的呼喚,會給自己一種既內疚又欣快的情緒,甚至連起床疊被子這樣的小事,都能因此給自己鼓起勁來。
女孩覺得不戴眼鏡,世界是朦朧的,美若夢境,周圍的人也顯得親切溫和,女孩自己的心境也是平和的,而思想似乎也有些恍惚,喜歡胡思亂想,而沒有與任何人爭執的想法。
可是戴上眼鏡後,女孩就會覺得自己的臉消失了,臉上的喜怒哀樂一切情緒也都被眼鏡遮擋住了,她不喜歡這樣的世界。她開始想念逝去的父親,和已經嫁人的姐姐。
就連早飯時咬一口黃瓜,都能在心裡發出感慨:五月黃瓜的澀味中帶有一種會使胸口空虛、刺痛、發癢的哀傷。
上學路上,女孩被一個毫不紳士的男人搶了座位。
她鼓起勇氣說那是她的位子,男人衝她笑了笑,她瞬間又覺得也許是自己過於厚臉皮了。她翻著雜誌,又開始胡思亂想。
女孩總想成為眾人心目中的好女孩,但又十分討厭與別人相處時低聲下氣的自己。
上學的時候,女孩會欣賞很美的老師,也會暗自討厭那些喜歡裝模作樣的老師。
在胡思亂想中,女孩時而覺得自己偉大,時而又覺得自己很糟糕。
放學時看到濃妝的女人,會感覺不舒服,覺得女人就是討厭,也對自己終將有一天變成自己討厭的女人感到恐懼。
在成長的路上,沒有人教會女孩子要如何長大。
正如小女孩心裡的聲音:
我們的苦痛,其實誰都不瞭解。如果我們現在立刻變成大人的話,我們的苦惱、寂寞說不定就會變得很可笑,一切只能追憶。可是,在成為大人前,該如何度過這段漫長討厭的期間呢?誰都無法告訴我們。似乎只能置之不理,就像出麻疹一樣。可是,也有人因麻疹而死、因麻疹而失明,放任不管是不對的。
在回家的路上,女孩又試著呼喚爸爸、爸爸、爸爸!眼前的景色讓她感動得幾乎落淚。
“我愛這所有的一切!”女孩在心中暗想,幾乎熱淚盈眶:
我凝視天空,發現天空慢慢在變,漸漸帶了些許青色。望著雲動色變,我只顧驚歎,真想讓自己裸露在這絕美的天地之間。隔了一會兒,樹葉和草已不像先前看上去那樣透明、美麗了,我伸手輕輕去觸摸青草。
她在心裡暗暗發誓:我一定要活得精彩。
回到家裡,卻遇到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客人。因為媽媽只要有外人在,就會對自己很疏離,女孩就更加想念父親。
可是女孩卻沒有因此怨恨媽媽,雖然她很任性,卻比大人更能理解媽媽。
她知道媽媽也許更孤寂、更痛苦,因為爸爸不在的這些日子,媽媽變得很軟弱,很軟弱……
女孩甚至可以成熟的想到:夫婦之愛是世上最牢固的情感,比親人之間的愛還要珍貴。
但又很快為自己想這些大人的事情,而害羞懊惱。
她盼著頭髮快點長,因為長髮可以讓媽媽高興,可是又不想用這樣的方式,去討好媽媽。
真是一個別扭又懂事的可愛女孩,像極了少女時的每一個可愛的小姑娘。
一天即將結束,女孩兒摘下眼鏡,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突然發現看過了美麗夕陽的眼睛,很美好。
這一天,與媽媽有了長時間的交流,很好;幫助媽媽按摩,伴媽媽入睡,很好;自己做了不好吃的料理,很好……
女孩的心裡還是愛美的,也向往著美好,她雖然容易悲觀失落,但也同樣容易歡喜快樂。
她蹲坐著,搓著衣服,看著月亮。想著那些和她同樣在半夜裡偷笑著看著月亮的女孩兒。
女孩兒幹完活,聞著百合花的香味,感到清爽舒適。
雖然僅僅只有這一面之緣,但每當女孩看到百合花時,必定會想起那位不顧危險爬上高高的山崖為她折花的礦工,她始終心存感激,她始終沒有忘記這份美好。
她躺在床上,慢慢睡著了,幸福只會遲到一個晚上,明天早上就會到來,對吧?
03.獨白式書信體小說的聚焦模式,擁有獨特的敘事魅力
在文體上,《女生徒》與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非常相似。書信體小說這一體裁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僅有作品內部的故事和感情,還會與外部的讀者產生共鳴併發生交流。
單向—無反射聚焦是獨白式書信體小說特有的聚焦模式,它主要是指聚焦出自虛構書信中主人公的觀察—感知,沒有其他人物的視點做參照;
人格化的聚焦對象是聚焦者自己以及故事中的其他被觀察的人物,表現為“主人公=敘述者=聚焦者=人格化聚焦對象(之一)”
根據這點,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女孩的內心世界的起伏和變化。
她會因為在公車上討厭濃妝女人身上的味道,進而來討厭自己,甚至想在少女時就死掉,這樣才能保持冰清玉潔的狀態。
可下車後又會因為看到美麗的景色,而感動得幾乎落淚。
晚霞映紅的天空真美。粉紅色的暮靄。大概是黃昏的落日溶入暮靄,洇染開來,暮靄才變成了這樣柔和的粉紅色吧。粉紅色的暮靄輕徐地飄漾著,鑽入樹林、趨經小路、撫過草地、將我的身體輕輕裹起,我的每一根頭髮都閃耀著幽微的粉紅色的光。它溫柔地慰撫著我。更令我感動的,是這美麗的天空,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想對這天空曲躬折腰,此時此刻,我相信神明是存在的。天空的色彩是什麼顏色呢?薔薇?火?彩虹?天使的翅膀?精舍?不,都不是,比這些更加莊嚴神聖。
回到家裡,因為看到客人,怕被母親冷落疏遠而悶悶不樂,可在看到鏡子裡神采飛揚的自己,感覺自己看過美麗天空的眼睛也變美了,瞬間喜不自禁。
於是來到廚房準備晚餐,可是又突然想起了姐姐、爸爸還在的時候,一家人快樂的樣子,悲傷又猝然而來。
又想到了母親,想到母親的脆弱和消極,想到母親說自己不管看到什麼都會想起父親時的模樣,女孩又無法去怨恨,反而覺得母親也變得可愛起來,甚至心生憐惜,想要真心實意地去好好照顧她。
細細想來,這陣子我之所以焦慮不安跟母親有很大的關係。我很想做個讓母親合心合意的好女兒,但是又不想曲意逢迎來讓她高興,假如不用我自己說什麼,母親便能明白無誤地知道我的想法,並且不再為我擔心,那是最理想的了。不管我多麼任性,也絕不會做出令世人恥笑的事情,不管多痛苦、多孤寂,但至關重要的事情我會堅決固守,我會好好愛母親、愛這個家的,倘若母親對我也絕對信任,放下心思、無憂無慮地過她的日子,那樣不是很好嘛,我一定會好好做,竭盡全力去做好,這是我現在最大的樂趣,也是我今後的人生道路。
我們隨著女孩子的情緒起起伏伏,不自覺地去感受著她的感受,感受著她的快樂與悲傷,也感受著她的彆扭與成長。
文章的結尾:晚安!我是個不會被王子注意到的灰姑娘。王子啊,您知道我在東京的哪個角落嗎?灰姑娘不會再見到王子了。
這最後一段實際上還是在與讀者進行交流。
《女生徒》中少女的一天,就像是一封不知何時被塞進信箱的信,沒有來由沒有根據,給你講了一個與每個人的少女時代如此神似的故事,它終又會結束,從此消失在你的人生裡。
就像少女時代一去不復返,我們將不會再見,少女時代始終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我們終將會以更加成熟的姿態再見。
本文作者:洛子畫,烹字為餚,暖心暖胃,成長治癒。好的文,暖的伴。
共讀書籍:《女生徒》,作者:太宰治。
閱讀更多 微讀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