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认识自己

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的思想、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决定的。这就是“镜中我效应”。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认识自己

从“自我观”到“真我观”的改变。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源于自己的看法,是“自我观”,这种自我观很是容易受到别人对自己看法的影响(他我观)。我们会想象他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从他人的评价中“看到了”自己。这种“认知”和“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形成了“这就是我”的心理,也是本文所说的“真我观”。

举个例子,一个人经常给予邻居帮助,他认为自己是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他的举动在邻居的眼中,属于“热心肠”,当邻居向他表达感谢,说“有你这样热心肠的邻居真好”时,这个人的内心会想“我确实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今后我还要力所能及的去帮助邻居”。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认识自己


“真我观”的形成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最近,“大衣哥”朱之文因为家门被踹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闹得沸沸扬扬。大衣哥是一个农民歌手,因参加星光大道获得冠军,并且参加过春晚而被全国观众知晓。成名之后,依旧生活在自己从小长大的村子里,用自己挣来的钱给村里修路,翻修学校,却不被念好。很多人认为他挣了大钱,找他借钱,甚至有人向他开口借了十几万元。最初,大衣哥慷慨解囊,但是渐渐地,大衣哥看到很多人一直拖着不还,还村民口中也听到了“他挣了那么多钱,也不差我这点,我就不还了”这样的话。大衣哥从他人的眼中“看到了”自己:有钱,老实,好说话,可以不还钱,甚至还引起了他人的“仇富”心里。大衣哥通过他人的“反馈”,他不再那么轻易借钱给别人。大衣哥是有改变的,可以说周围的环境起到催化作用,促使着他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并未影响到大衣哥的真我观。大衣哥农民出身,从小受到了农民朴实的熏陶,成名之后,并没有被金钱迷惑,没有被周围环境改变,没有感觉自己高人一等,依旧生活在村庄,养鸭养鹅,熬粥烙饼,享受农村的惬意,塑造了一个“真我”。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认识自己

说句后话,假设他邻里邻居们,借钱度过了自己的难关,有钱了再把钱还给大衣哥,这将会是一个良性循环,“好借好还,再借不难”,邻里和睦,也会成为一段佳话。

环境会给人们制造假象,别迷失了自己,忘了最初的那份信仰。

《人民的名义》中,处长赵德汉以“清廉”自居,住所是一栋破旧的居民楼,吃的是炸酱面,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每月瞒着老婆给乡下老母寄出300元生活费。谁能想象,这位举止如“老农民”般的处长,竟是位“亿万富翁”?当最反贪处长侯亮平,带人突击检查赵德汉家时,赵德汉吃的是炸酱面,看似简单的生活,却藏着玄机。“亿万贪官”赵德汉的2.3亿现金被查出,小官巨贪惊掉一堆人的下巴。

贪了巨额钱财却不敢花,依旧“简单”的生活。身边的人迷于其表象,称其清廉;行贿之人称奇“财神”。他被自己的“清廉”迷惑,被他人的金钱诱惑。他知道不同人对自己的不同态度,却不能改变,不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生活在矛盾中无法自拔。虽无纸碎金迷,却触碰国家底线,忘却入党宣言,忘却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认识自己


结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需要环境的熏陶,更需要坚守内心深处的信念。自我→他我→环境→真我,一个人需要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做到逆境可生长,顺境可增强。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认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