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育秧苗"站着死"仅仅是因为"倒春寒"?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旱育秧苗

低温冷害一直是旱育秧苗营养生长的障碍。因为低温冷害的出现和长时间的持续"消磨"会削弱水稻秧苗的抗逆能力,引起其生理机能失调。土壤中绵霉菌立枯丝核菌等土传病害病原菌易在秧苗活力减弱的情况下侵染机体而产生病害致秧幼苗枯死,减少秧苗存量。

自上月3月28号以来,清江鹤寄居地一直是阴雨连绵不断间或少有晴天。特别是谷雨(4月19日)以后,阶段性降温降水特别厉害。最大小时降雨量达到了60毫米以上,局部地方还出现了8~9级雷暴大风,个别地方小面积出现了冰雹。昨天(4月21日)在微信群里一群友还说他们那儿下了暴雪,对作物的危害真是达到了极致。

旱育秧苗

(图片:极端性天气给旱育秧苗生长带来严重障碍)

阶段性气候降雨降温对春抪和早期作物生长极为不利。旱育苗床生长的旱育秧苗也是其中受害作物较为严重的作物之一。特别是前期"倒春寒"逆袭带来的立枯病青枯病黄枯病蔓延,让不少农户提早作了补种的准备。

是的,"倒春寒"的逆袭让管理不善的农户秧苗遭遇了沉重打击。这是自然客观条件非人为因素引起的旱育秧苗枯死,但是这背后还有许多"客观存在的因素"让农户"遗忘",若不及时矫正加以防控也将导致旱育秧苗的枯死,严重减少移栽秧苗的存量。这些"秘密"同样是旱育苗床育秧的"大忌",须谨慎管理区别对待。

这些"秘密"有哪些"鲜为人知"?怎么绿色防控才能使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培植壮苗的先机?请看:

一,秧苗疫霉病致幼苗死棵。


旱育秧苗

主要表现为旱育苗床湿度大的情况。患病秧苗在叶片上初生小白点(或黄白点园斑),后逐渐扩展为灰绿色水渍状的不规则条斑。最后变成叶片纵卷似立枯病状的枯死苗。但病部有白色霉层。这是与秧苗立枯病相区别的典型外部特征。很多人都把它当立枯病来治。是不是研判上有误呢?

秧苗疫霉病主要在低温特别是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下发病而且蔓延厉害,稍不注意幼苗就会全部"死翘翘"。因此建议在秧幼苗出土三叶片左右时,用64%杀毒矾(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者50%甲霜福美稻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3%甲霜噁霉灵水剂500~800倍液)与苗青青(或死苗急救)氨基酸多功能叶面肥两元复配使用,即可预防及治疗秧苗疫霉病的发生。

旱育秧苗

二,秧苗"苗床苗稻瘟"引起的"卷心死"。

这个病状与稻苗"青枯病"有相似之处。秧苗青枯病是幼苗叶尖不吐水,心叶萎蔫以后失水青枯呈筒状而名叫青枯病。

但是苗稻瘟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种子,在棚室温度不高,或棚外时睛时雨或秧幼苗雨露较重时发病很快很猛很重。病苗与青枯病症状有区别:虽然都是卷心而死棵,但是青枯病在病株上没有黑色霉层而后者有。

苗床稻瘟也是水稻稻瘟病之一种。对培养秧健苗危害性很大。建议在水稻播种前还是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者浸种处理,以杀灭附着在种子表层的稻梨孢(稻瘟病的病原菌),减少苗床稻瘟病的发病机率。

此外在苗稻瘟发病初期可以用40%稻瘟灵乳油800~10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1000~1200倍液,或者30%异稻瘟净乳油600~800倍液茎叶处理即可。

旱育秧苗

三,营养性缺素致水稻秧苗生长不良,当这种现象"久等"得不到矫正以后,幼苗枯死。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施肥和土壤质地有关。比如用质地疏松的酸性土作苗床时,幼苗极容易引起缺镁。用砂砾土作水稻苗床时幼苗极易缺铁。

地势低洼易积水的苗床,或者撒施了大量新鲜有机肥(还没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过量使用磷肥时都可致苗床秧苗表现为缺锌状态。

秧苗缺氮时表现为植株矮小发黄,缺铁缺镁时表现为叶脉间褪色,失绿或者发白。缺钙时秧苗心叶坏死缺硼时抽白尖叶,严重时还死棵。

故水稻秧苗健壮生长不仅仅是需要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更需要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中量元素配合施用,才能满足水稻秧苗全面生长发育的需要。

建议在给水稻苗床秧苗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时,适量配比一定量的多功能微量元素叶面肥复配使用,效果比较好。如金满斗,络微,丰产宝等。

旱育秧苗

四,苗床土壤脱水墒情太差使秧幼苗干枯致死。

一是土壤质地不好保水性能太差保不住肥水,时间长久苗床干涸。二是农户在精整苗床时做得太干,土壤涵水量达不到幼苗健壮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再加上秧幼苗出土以后,由于薄膜避雨的作用,苗床没有及时补水,在强烈的蒸腾作用下,苗床表土严重缺水,致秧幼苗缺水干枯。

良好的肥水条件,也是培养健壮幼苗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在秧幼苗出土以后,我们要及时抽去内膜,然后根据苗床秧苗生长情况和棚外天气变化状况,适量给苗床补水,保证良好的土壤墒情以满足秧幼苗营养生长需要。

旱育秧苗

五,苗床地下害虫的危害致秧幼苗枯死。

主要是地老虎(又叫土蚕子,地蚕子),蝼蛄(又称土狗儿),金龟子(又叫白土蚕)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引起的秧幼苗死棵。

其危害共性是在土壤中活动,取食秧幼苗嫩茎嫩根或幼苗基部,使幼苗根系生长受到伤害失水而枯死。

地下害虫对秧幼苗的危害不可小视,建议在做苗床时用辛硫磷颗粒剂或苗床三宝(含杀地下虫药剂成分)与苗床肥混用。同时在苗床病虫害综合防治时,用20%菊马乳油600~800倍液或者溴马乳油600~80O倍液复配喷雾,防控效果也不错。

六,"旱秧草宁"的危害。


旱育秧苗

秧农在水稻播后芽前超浓度使用旱秧草宁,或者苗床使用旱秧草宁后再撒播谷种,或者旱秧草宁使用以后,秧幼苗出土持续遇上高温高湿天气,幼苗生长受到药害的抑制。

药害后秧苗会茎叶卷缩,心叶抱茎,畸形或枯黄而死。这是秧幼苗出现药害以后的典型外观表现。

秧幼苗出现药害以后,要缓解药害对秧幼苗的危害程度,请立即用仙U素与水稻速丰液及ABT生根剂(有解害灵也可以)多元复配喷雾,在药害较轻的情况下,可以连续2~3次用药即可矫正药害带来的秧幼苗生长不利。药害严重者应及时补播或改种。

七,弓架龙骨与覆膜破旧,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旱育秧苗

按照农村老习俗农业节气谷雨前后都还在播种,由于现在的新品杂交种生育期都较往年的"自留种"长,再加上水稻育苗由水田栖往陆地旱生,前期生长地温本来就偏低,故在水稻播种以后,我们都建议覆双膜来提高棚内秧苗生长温度。

出于经济考虑,很多秧农就把往年用的旧薄膜(有的己经破烂)拿来盖棚。恕不知旧膜的保温保湿效果没有新膜好,而且由于旧膜因为长时间使用已经风化,在韧度,透光性等方面远不如新膜。在极端性天气伴有雷暴风雨时,盖膜很容易破裂,让秧苗一下子从"温室"掉进"冰窖",这样的秧苗不冻死才"稀奇"。

因此,在旱育苗床整好后,拱棚用的"龙骨"及保温用的"塑膜"最好采用新品,也花不了几个钱,与受损的秧苗比起来成本低多了,这也是秧农们不得不算的一笔经济账。

旱育秧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