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授衔的青年才俊,40岁左右授上将,个个战功赫赫、年轻有为

在新中国第一次授衔的上将中,有一些人的年龄都在40岁左右,在将帅之中,算是比较年轻的了,但他们投身革命的时间可不短。他们参加革命后,在革命事业上一直坚持不懈,努力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最终,才成为有功于国家、有功于人民之人。

陈锡联,向来以敢打硬仗、不怕恶仗出名,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先念曾称赞他"打仗数第一",被指战员誉为"赵子龙",带领的军队被称为"老虎纵队"。

陈锡联一战成名是在1937年10月,当时他担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仅用1小时,便摧毁20余架敌机,日军百余人被歼灭。作为第129师出兵抗日的第一仗,将国共联合抗日战斗打出了水平,一时间,赞誉无数。

开国授衔的青年才俊,40岁左右授上将,个个战功赫赫、年轻有为

百团大战在1940年8月打响,日军向狮脑山发起猛烈进攻,飞机、炸弹、毒气铺天盖地席卷而来。陈锡联此刻奉命指挥部队与敌军抗衡。第一阶段的目标是破袭正太铁路。能否破袭成功,关乎着此战的成败。

过程中,陈锡联具体指挥第385旅,依托狮脑山的特殊地形坚强作战,一次又一次给敌人沉痛打击,取得的胜利直接保证了各路部队翼侧的安全。在第二阶段榆辽作战中,陈锡联和他的部队又凭借战斗的机智,和顽强的毅力,与日军正面对抗,让敌军见识到了我军的气势。

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1947年—1949年这三年,陈锡联和他的纵队总是冲在最前面。

开国授衔的青年才俊,40岁左右授上将,个个战功赫赫、年轻有为

面对机动快、火力强、行动狡诈的敌第2纵队,陈锡联没有采取与他们硬碰硬的打法,而是采取避敌锋芒、诱敌深入,然后集中兵力聚而歼之的战法。他也知道,敌人是机械化部队,没有足够的兵力围堵,只要有一个口子,敌人就能很快地撤离出去。

所以,他一边指挥着将敌人引诱至围歼区域,一边和兄弟部队商量,如何打好这场仗,将敌人尽可能地消灭掉。

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他们在河南淇县一带果断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歼灭敌人,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歼敌一个机械化旅的范例。这也为我军在面对敌人机械化部队时,提供了很好的作战经验。

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次战役中,陈锡联率领3纵队及9纵队一个旅受领了攻克宿县的任务。

开国授衔的青年才俊,40岁左右授上将,个个战功赫赫、年轻有为

在战斗开始前,他为了很好的完成任务,不顾众人阻拦,亲自抵进前沿侦察,了解最真实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以期运筹帷幄。

果然,经过陈锡联周密的部署,部队发挥善于夜战的传统,经过一夜激战,全歼敌人1.2万余人。针对于这场战役的作用,一些军史专家称它是淮海战役的点睛之笔,可见陈锡联指挥的这次战役的重要性。

在众多的上将中,有一位将军比较特殊,在进行军衔评定时,他本被评为中将,最后却被授予上将,他就是韩先楚。

当评衔委员会将名单呈送毛主席审阅时,毛主席想到韩先楚在解放海南岛上立下的汗马功劳,于是建议授予韩先楚为上将。

开国授衔的青年才俊,40岁左右授上将,个个战功赫赫、年轻有为

韩先楚在军队的表现可谓亮眼,特别是军事指挥才能,在红军后期的半年时间里,他完成了由营长到师长4个级别的跨越,由此可见,他在战斗中的表现是有多突出。

在抗日战争开始后没几年,他就被调回延安,学习理论知识,在4年的时间里,他对待学习像对待带兵打仗一样,认真刻苦,充分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军事战略战术知识。

正是有了这些知识的沉淀,韩先楚才能在解放战争中运筹帷幄,打下了不少大胜仗。

开国授衔的青年才俊,40岁左右授上将,个个战功赫赫、年轻有为

在1946年10月,在新开岭战役中,4纵想要围歼国民党军第52军第25师,这是支机械化部队,素有"千里驹"之称。

打到最后,双方陷入胶着状态,敌人的增援随时就能到来,当时有一些人建议撤退,韩先楚和胡奇才一致认为不能撤。韩先楚建议,把纵队的各种火炮统一组织起来,用榴弹炮与迫击炮射击山后的敌预备队,用野炮和山炮压制山头上敌部的火力,支援配合步兵突击队强攻。

开国授衔的青年才俊,40岁左右授上将,个个战功赫赫、年轻有为

在部队始终坚持这一打法的情况下,敌军最终被我军歼灭,"千里驹"马腿被打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再折一支。这场战役,开创了东北战场我军一次作战歼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战绩,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

令韩先楚由中将升为上将的是海南岛战役,当时薛岳号称自己的"伯陵防线"固若金汤,解放军难以撼动。韩先楚接到任务后,整日研究作战计划。在渡海作战兵团的强势攻击之下,"伯陵防线"被破,海南岛解放。

在军事战斗中,要想歼灭敌人,一般就需要己方人数多于敌人,否则,很容易被突围出去。我军史上,以少胜多的战斗数不胜数,李天佑曾经就以一个团的兵力歼灭了敌人一个团,被彭德怀高度赞扬。

开国授衔的青年才俊,40岁左右授上将,个个战功赫赫、年轻有为

1938年底,李天佑因病到苏联医治疗养,同时,奉命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沉淀机会,他将以前在战斗中所能遇到的问题与学习到的理论相结合,对军事指挥的认识更上一层楼。

从苏联回国后,他参加了不少大规模的军事战役,屡战屡胜。天津战役的总攻开始后,李天佑率部担任天津主攻,从西向东过关斩将,杀入天津城。

开国授衔的青年才俊,40岁左右授上将,个个战功赫赫、年轻有为

当时的天津城防司令是陈长捷,他曾对傅作义说能坚持一个月,甚至是半年都没问题,林彪曾写劝降信给他,被他拒绝。结果,陈长捷很快就被李天佑他们活捉。

在这次战斗中,李天佑指挥得当,战士们奋勇向前,各部队紧密配合,仅仅29个小时就拿下了天津城,让国民党守军坚守一个月的梦想破碎,加快了和平解放北平的进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