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终总结:成为终身学习者

2018 年终总结:成为终身学习者

2018 年是个特殊的一年。

对于国家而言,是事件频发之年,天灾人祸市场低迷。

对我而言,是本命年,如果用两个字做总结,那就是「变化」。

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经历了职场的变化,感情的变化,生活的变化,思维的变化,认知的变化。

01

职场的变化

1. 职位层级发生变化,向上晋升一级。

晋升在我看来,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我们的经验值超过了下一个层级的标准下限,成功晋升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但能够决定结果的,是老板同事是否支持认可,以及我们能否有效展示成果。我比较幸运,老板看好,自己努力。

2. 团队人员发生变化,有去有留有来。

首次经历同事离职,心情比较复杂,长期共事的人不再和我产生交集,难免有些不舍。更重要的是,岗位有了空缺,我只会变得更忙,压力变得更大。

两次三次有过这种经历后,内心也就平和了。能够理解离职同事的想法,可以坦然面对突如其来的分别,不再怀疑工作量突增时自己的抗压能力。

一直留下来的同事,我是很喜欢的。因为有问题可以当面交流解决,工作效率高。

有一半以上的同事是今年新加入的,都是年轻人,我也喜欢。新鲜血液的注入为团队带来了很多活力,也让我感受到了工作之余的快乐。

02

感情的变化

这一年里,经历了一段感情从热情到冷却,一段关系从稳定到破裂。

爱情这门功课太难,对于我这种初级学员而言,空有对课程的兴趣和热爱,却未能读懂题目里的深刻含义,没有掌握正确的思路和高超的技巧,而是用自以为是的方式答满了试卷,却得到了刺眼的 59 分。

拿到试卷分数,才恍然大悟,原来感情不只是需要经营,更重要的是,用正确的方式经营。

易中天说过,方向错了,停止便是进步。

所以一段关系的结束有时候也意味着一种进步,它会引导我们去思考现实状况,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这会成为经验,帮助我们在下一段关系中,更能懂得珍惜付出,处理问题游刃有余,避免出现重蹈覆辙。

我也开始慢慢体会到,任何关系的持续都需要对等的。不能一味的付出,也不能一味的索取。而是要互相引导,有爱意的时候一起付出,有需求的时候坦然说出。感情需要不断投入精华,及时清理糟粕,才能建立稳固的根基,才不容易动摇。

03

生活的变化

1. 下半年开始形成吃早餐的习惯。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基本不吃早餐,听闻一些程序员因为身体原因造成不好结果的新闻后,还是觉得性命要紧,那就从吃早餐做起。

习惯一旦形成,其实很难丢弃了,现在我每次进入办公大楼,都会下意识的走进便利店买两个包子。

2.

时断时续的健身。

毕业后就在公司对面办了健身卡,不巧的是,健身房的营业时间刚好是我的上班时间,周末又想在家躺尸,所以一直以来去的次数寥寥无几。

今年 7 月,健身房营业时间提前到了早上。这对于能做到早起的我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可以去健身房锻炼锻炼了。我缺少的不是热情,其实是机会。机会来了,我连续去了两个月左右。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暂且搁置了。当再次有闲暇时间的时候,热情已经消退了。

新的一年,健身还是要搞起来。

04

思维的变化

1. 系统思维的养成。

过去思考问题,只会关注问题本身,缺乏对关联节点的关注,所以常常会有考虑不周的情况。

后来慢慢的从单点思维转向了系统思维,能够站在全局思考问题,系统的看待和分析问题,从各个角度和各个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最终的效果就是,更容易发现问题背后真正的问题,更快速建立牢固的知识体系。

2. 闭环思维的养成。

一件事情的完成,要经历 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 和 A(Act)处理 四个阶段。具体而言就是,制定目标和计划,执行计划内容,检查效果和问题,结果处理总结经验和教训,如果有新的问题就提交下一个 PDCA 循环,直至任务完结。

通过这种目标拆分和正向反馈的机制,搞定了很多咋看起来相当麻烦的事情。

3. 从防御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的转变。

防御性思维有三种。僵固思维,它防御的是内心完整的自我形象。应该思维,它防御的是内心已有的规则。绝对化思维,它防御的是可能的伤害。

过去会把别人的一些批评当成是负面评价,认为是对自己形象的损害,从而会进行驳斥。

过去会有一些理所应当的想法,但事与愿违,还不能忍受现实和愿望不一致的结果。

过去会对一些事情过早盖棺定论,错过了其他可能性。

后来慢慢的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这种心智模型,就是通过改变我们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的角度,发展出对世界更灵活的应对方式。

比如,别人的善意批评可以当成正向反馈,吸取教训;认清真实的世界不以我们头脑中已有规则进行运转的事实,允许现实和愿望不一致;针对某件事情,不过早下结论,观察它的发展趋势,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从成长型思维角度看,如果我们相信变化,那么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我们会怎么发展才重要。

05

认知的变化

1. 财商很重要,理财要趁早。

有钱的时候要学习理财知识,因为需要合理的处理闲置资金。

没钱的时候更要学习理财知识,因为一旦有点闲钱就可以付诸实践,不会存在有钱才去学习这种时间上的浪费。

过去把钱基本放在余额宝里,享受着微薄的收益。十月和朋友自驾游的时候,和朋友聊天提到投资的话题,他建议我投指数基金,还给我推荐了一个大 V 的公众号,叫做「定投十年赚十倍」。

这个大 V 叫银行螺丝钉,算是我的投资领路人,看过他写的书,买过他录制的课程,每天看公众号上提供的资讯。帮助我对投资理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也开始制定投资计划,同时阅读更多理财相关的书以扩充知识边界,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也在慢慢形成着。

2. 写作能力很重要,可以用来赚钱。

内容创作随着各大内容平台的出现,有了肥沃的土壤。原创内容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认可,优质内容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变现。那些优质内容生产者,有着出色的写作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往往来自日积月累长期的坚持。

对我而言,写作最切身的体会是帮助自己整理思路,用严谨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价值输出出去,和读者共同成长。2017 创建了一个公众号,发表过几篇文章后就没再更新,直到今年 7 月才再次更新,重启写作之路。12 月初决定每天写一小段文字,以形成一定的写作手感,然后梳理有价值的内容发布在公众号里。现在还在坚持着,希望可以一直坚持下去。

3. 这个世界,信息永远不对称。

互联网信息的透明化,并没有降低信息的不对称。

过去人们缺乏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现在人们只要登上互联网输入要搜的内容,就能获取到海量信息。信息筛选却成为了难题,如果一个人缺少判断力,很容易被错误信息利用。过去拿不到信息,现在容易拿到有害的信息,所以互联网的出现其实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

只有判断力准确的人,才能辨别出正确的信息。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精准的判断力是稀缺物。

判断力这种能力,除了经验所得,就是多和比我们厉害的人交流了。和比我们厉害的人讨论问题,会有不一样的视角,成长的更快。

4. 花钱买的知识更有价值,知识付费产品需要认可和支持。

大学的时候就接触了「得到」这个知识付费产品,还推荐给了朋友,但一直浏览使用的是里边的免费内容。

有次抱着割肉的心情买了一个有优惠的课程,学习之后就觉得超值。平均每天不到一块钱,就学习到了大师级的课程,而且相当体系化,非常受用。

于是开始了各种知识付费,包括「得到」里的「自我发展心理学」和「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喜马拉雅」的「蔡康永的情商课」,「极客时间」的技术相关课程,粥左罗的写作课,银行螺丝钉的投资理财课以及加入三个知识星球,共花费 1800 多。

5.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知识这种东西,获取的越多,就会发现知道的越少。

过去一年没有太多的休闲娱乐,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工作和学习上,虽然很多买的课还没有学完,是这一年的遗憾,但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并且也在提升着学习的效率。

未来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将用学者心态去探索这个世界。努力成为优秀的人,加油向社会输出自己的价值。

2018 年终总结:成为终身学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