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找工作的我,希望給正在求職的你一些啟發

三年前找工作的我,希望給正在求職的你一些啟發

陽春三月,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集中求職的時候。


明年畢業的同學在找實習工作;今年畢業的同學在找正式工作;想要跳槽的同學考慮換份工作。

跳槽找工作,我沒經歷過,所以沒什麼可說的。

從大學出來第一次求職,我倒是有話想說。當時做夢也沒想到最後能進阿里巴巴,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有些夢幻。剛好有讀者朋友想聽下我的求職經歷,那在這裡我寫一下當時的求職過程,面試經歷以及一些心得體會吧,希望給正在求職的你一些啟發。

01

行動是焦慮的解藥


三年前,也就是 2016 年,我大三,和很多迷茫的青年一樣,對不確定的未來感到焦慮。

但我知道,行動是焦慮的解藥。

這一年寒假,每天都在學習,看視頻學習技術,看文檔鞏固基礎,看知乎尋找對自己有用的信息。然後開始準備找實習工作。首先是簡歷,看過很多資料決定使用 Markdown 來寫。其次是目標企業,知名互聯網公司,這些公司的春招有實習崗位,並提供轉正機會。我看了所有我能想到的公司的招聘官網,查看實習生招聘信息,並保存為書籤。為了能獲得更多信息,我關注了很多招聘方面公眾號,下載了好幾個招聘軟件。

02

起初杳無音信,隨後柳暗花明


2 月底,網易打響了春招第一槍,我投了簡歷。據說內推能免簡歷篩選。我就想辦法看看,有沒有人能幫我內推。於是在學校貼吧上發帖求內推,很快有人回覆,並且聯繫上了我。學長他在完美世界工作,他說有室友在網易,能幫我內推,後來我就被內推了。

這是我首次明白什麼是內推,但後來發現這種內推很坑爹,因為並沒有免去筆試而直接進入面試。第一次參加筆試,以未通過告終。 雖然出師不利,回過頭來卻覺得早點失敗是好事,因為它告訴我當時能力不足,也提醒我不能自我高估。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當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也沒有奢望得到任何一個知名企業的賞識,只是多學習,多嘗試,多經歷,多總結,剩下的聽天由命。

3 月開學後就和實驗室的同學建了討論組,開始交流找實習工作。3 月到 5 月,我們一起參與筆試十幾場,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所謂筆試,不是單打獨鬥,而是團隊合作。但面試機會卻寥寥無幾,或許筆試做的不太好,或許簡歷不符合要求。令我意外的是,後來收到了 BAT 這種大公司的面試機會,可望不可即,抱著長經驗的心態參與面試。

03

屢敗屢戰,越挫越勇


3 月中旬,找了學長內推阿里實習生。沒幾天收到了電話面試,找工作期間的第一次面試。問了一些簡單的技術問題,我答得不錯,因為最近都在看一些書,在大量充電。兩天後迎來了二面,但表現很差,問的東西大多都不懂,果然書讀的太少。後來看招聘官網就變成了已回絕的狀態。

此後就是每天寢室和成棟樓實驗室兩點一線,看專業知識相關的書。大量的閱讀,幫助我對目標領域形成了系統性的認知。以往的知識是碎片化的,毫無關聯的,後來發現其實它們是一個整體,是相互連接的。所以常常解決問題時,過去的知識點會一個一個的跳出來,進而創造出新的認知。這種頓悟,也帶給了我巨大的滿足感。

為了沉澱一些技術知識,搭建了一個博客網站,申請了域名,每天都會在博客上發佈學習筆記和總結。那會兒沒什麼課,有也在實驗室那棟樓上。過著朝九晚九的生活,晚上走在昏黃的街燈下,時常在想,大學應該只有三年吧,大三和高三很相似呢,知識爆炸,為一個目標拼搏努力,無論考研保研出國還是找工作,都在為自己能有更好的結果充電奮鬥。大四呢,是留一年時間彌補過失,彌補缺憾,作為後路而存在的吧。

4 月收到騰訊的面試通知,在一個酒店,第一次現場面試。和麵試官不投緣,和騰訊不投緣,一面就掛了。

5 月初收到百度的電話面試。一面過二面掛。掛的原因是沒有主動出擊,表現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及項目描述不太好。

每次面試後,都會總結自己的表現,有不足就會在下一次完善。從緊張到從容,從被動到主動,每次新的面試都比上一次好一點,都能感覺的到自己的進步。

04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阿里內推失敗後參與了正式招聘,多了個筆試環節。筆試通過後,收到了面試通知。

5 月 12 號,下著雨,打車趕到了曼哈頓酒店,看了看旁邊的聖索菲亞教堂,就走了進去。

一面面了一個鐘頭,最後我問面試官,在阿里實習都會做些什麼。他說幾乎沒有學習的時間,直接做項目。當時我就想好難啊,估計我進了阿里也做不好吧。

一面通過,得到二面機會讓我驚喜不已。二面面試官是我日後的總監,面了半個鐘頭,聊了兩個技術問題就開始聊人生,試探我各種想法。最後我問他技術上能給我什麼建議麼,他說廣而不深,希望我研究深一點。

二面感覺答得不夠好,感覺要止步了,但意外得到了 hr 面試。面試官是個男的,不是說 hr 都是美女姐姐嘛,好失望。好歹是 hr,還主動和我握手,還是好好聊聊吧。聊人生,聊朋友,聊性格,聊協會,和他聊天放的有點開。最後問我我意向城市,我說北京或杭州吧。

當我走出酒店,瞬間輕鬆,感覺一切都結束了。抬頭看看灰色的天,雨已經停了,我的阿里之行也到此為止了吧。因為對自己的表現不是很滿意,而且我實驗室的同學在我之前面試,紛紛掛掉,二面都沒進。我把面試結束的消息同步給討論組時,他們說我過了,我不信。繞著周邊走了一圈,發現肚子餓了,就打車回學校了。在食堂回民餐廳等雞腿肉拌麵的時候,收到了錄取短信和郵件。心想該不會是 hr 不小心點錯了吧,暗自偷笑。

之後實驗室找工作的夥伴也陸陸續續找到實習工作,百度,騰訊,餓了麼,都是不錯的公司。保研的那部分人也是參加各種夏令營,最後也保到了各個 985。大家都有不錯的歸宿。

05

凡事總有小插曲,卻成不了攔路虎


6 月之前學校是允許出去實習的,走流程就好。拿到實習 offer 我就去找年級主任溝通,要不要現在去實習。他不建議我去,一是耽誤課,二是在公司學不到東西,只能打打下手。我說課我可以自學補上,不影響成績。實習如果晚了,呆的時間短,對轉正不利。他說,公司只看你聰不聰明,能為公司貢獻多少,而不是你工作的時間長短。後來又聊了挺多,他的觀點有的同意有的反對。最後他讓我自己決定,是 5 月就走,還是晚一點走,決定了找他簽字就好。

我考慮了一段時間,決定折中一下,6 月再走,主要原因是擔心知識不足,進去不能很快乾活,想再學點東西。還有就是 6 月中旬有個階段考試。後來聯繫阿里入職小管家,說 6 月中旬可以入職。後來給我安排了體檢,確定了入職日期為 6 月 21 號。

6 月,我去辦學校的外出實習手續,被拒絕了,說是院裡已經禁止外出實習了,只能放假後去。沒辦法,我已經決定走了,那麼偷偷去實習吧。

6 月 20 號,懷著一點點忐忑,第一次坐上飛機,抵達悶熱的上海。入住酒店後,去周邊吃了個面,花了 30 多,消費嚇壞我。第二天就入職了,酒店補貼只有兩週,我要在兩週之內租到房子。豆瓣租房找到轉租的房,看了下還不錯就接了過來。

7 月中旬,回學校參加了期末考試,並辦理了實習手續,還好在這期間沒出什麼么蛾子。

06

轉正結果遲遲未到,果斷奔向校招的浪潮


2 個月的實習,學到挺多東西,也幫助團隊,幹了不少活。

8 月 22 號,轉正面試。跨部門的總監面和本部門的 hr 面試。

總監面問了一些實習期間做的事情然後就問了一些我擔任學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管理員的事情。最後我問他如何評價我實習期間表現,他說短短兩個月就做了項目,而且參與系分,挺不錯的。我又問阿里是不是傾向於招研究生而不是本科生,他說一視同仁,只看能力,只是研究生的概率高一點,但並不排除會有一些優秀的本科生。他說他自己也是本科生。

hr 面聊挺多,除了聊我,讓我教大家雙節棍,幫助大家活動筋骨,還聊公司多麼好,什麼時候能發股票,我身邊的人怎麼樣。當我被問到和我經常在一起的小夥伴現在的情況而我回答說被保送到哈工大的時候,她在我簡歷上寫了個哈工大,當我被問到我實驗室找工作的夥伴的去向而我回答說都是百度騰訊不錯的公司呢的時候,她著急和我說你在阿里也很棒啊。我突然想到一段話。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見什麼樣的人。你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的愛人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過什麼樣的人生。護好了他們,也就是成全了自己。

8 月 31 號我在這個月最後一個工作日提交了離職申請,交還了工牌和電腦。上學期待週末,因為放假,工作期待週末和月底,因為還會發工資。

9 月初,我離開上海,退掉房子,回到學校準備校招。不是晚上跑哈工大,就是晚上做筆試題。9 月中旬,收到阿里錄取通知,校招結束。

07

求職是一場修行,開啟下一段旅程


九個月的求職歷程,最後拿到了超出預期的結果。回過頭來看,其實不是偶然,一切都有跡可循。

1. 把握住了時間節點。我當時針對校招是做了很多功課的,各大企業的春招秋招啟動時間點都比較瞭解,所以也能提前規劃好時間,積極參與進去。很多人對校招的時間點缺乏概念,看到身邊人開始各種應聘了,自己才行動起來,錯過了不少好的機會。很多時候,早就是優勢。

2. 做足了充分的準備。我看書,做項目,搞網站,寫博客,做總結,樣樣不落,面試前還會和朋友來次模擬面試,以幫助自己快速找到狀態。很多人和麵試官聊不了多久就敗下陣來,我卻能多堅持好幾個回合。正如《孫子兵法》裡所說的那樣: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3. 擁有良好的心態。我並沒有說一定要拿下哪個公司的 offer 或者覺得這個公司要求很高去也白去,而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希望能從筆試面試中學習到點什麼,從中吸取點經驗教訓。有些同學覺得自己很菜,於是有些招聘根本不去,只是參加了那種相對容易的面試,其實他們是主動放棄了鍛鍊自己的機會。

4. 長久的認真和努力。很多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努力。其實我不只是求職那段時間努力,求職前的大學生涯都比較努力,只是在找工作的時候更加努力罷了。正常情況下,你的堅持並不會很快看到成效,但把時間線拉長,你的所有付出總會得到意料之外的回報。

有時候會想,我何德何能受到知名企業的青睞,又會懷疑自己是否具備與崗位相匹配的能力。在參加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做的還不錯,可以得到周圍人的肯定的時候,曾經的疑慮就完全消除了,就覺得一切是我應得的,開始變得自信起來。

所以無論求職的你還是入職的你,無論你是要去面試還是要去工作,都可以多一份自信少一份膽怯。你能被邀請,那已經證明你的能力了。


PS:阿里校園春招也馬上要開始了,有需要內推的同學請聯繫我~內推比正常流程多一次面試機會!!!

by 永倫的小屋

三年前找工作的我,希望給正在求職的你一些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