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平水韻》《詞林正韻》與《中華新韻》

在閱讀原文前,敬請讀者先品讀我的幾首習作!

淺談《平水韻》《詞林正韻》與《中華新韻》


淺談《平水韻》《詞林正韻》與《中華新韻》


【一】

吟風

月朗星稀使夜明,松青葉勁另寒欽。

吟風頌古知退進,山有仙居地則靈。

淺談《平水韻》《詞林正韻》與《中華新韻》


【二】

假化肥

夏至鶯歌已變音,秧苗速長谷不勻。

問誰盡幹缺德事?鸝語聲聲叫鳥人。

淺談《平水韻》《詞林正韻》與《中華新韻》


【三】

七律~端陽後暴雨(新韻)

百戶千家風滿樓,連連暴雨幾時休!

根深不懼暴風雨,樹正何需倒影糾。

端午年年詩熱淚,離騷字字賦冤流。

潮汐難洗譽隳恨,恕道施恩雪眾仇。

淺談《平水韻》《詞林正韻》與《中華新韻》


【四】

古風

入聲詞陌幾人懂?漢語拼音大眾通。

現代詩詞唐宋語,聽之出律讀則蒙。

唐詩不似詩經體,漢賦不與宋詞同。

音韻歷朝略變換,人類進化智更聰。

淺談《平水韻》《詞林正韻》與《中華新韻》


淺談《平水韻》《詞林正韻》與《中華新韻》


《中華新韻》與《平水韻》.《詞林正韻》三者之間:《中華新韻》押韻更寬鬆而給作者放寬大展拳腳之空間。而根據現代漢語字典,去掉入聲字,按古詩《詩譜》填詞,讓讀者及後人朗誦時,聽之:其平仄不出律而不失古詩之風格,更有藝術感、節奏感! 如:國/古讀仄聲今讀平聲,勝/古讀平聲今讀仄聲等等,若按古韻填入《詩譜》中,大部份人及後人,因不懂古入聲,用普通話讀之,則一首好詩本來不出律,聽起來無節奏感而失去格律詩獨特的風味,值嗎?

傳承古人實為盡忠孝,但愚忠孝也是徒勞的,先賢若有感應,只會笑話而不會高興。唐宋先賢寫律詩,是跟據當時的語音論平仄,今人寫律詩,若不按現代語音論平仄,若讀者及後人朗誦時,聽之感覺音韻出律,就是對先賢大不敬,而對後人不負責任之舉!古與今同,讀者品詩,欣賞的就是詩之節奏(平仄)美、韻聲美,寓意深遠、意境出色,更注重詩意內容。

因此,誰廢出《中華新韻》,則歷史罪人者也!

詩人寫詩,是寫給讀者.學生乃至後人讀的,而不是寫給同行評頭論足的。是《古韻》好還是《新韻》好,後人自有評說!如唐宋詩人被當時官方及上層人士看不起,而今為何李杜被稱詩仙詩聖?若當時的唐宋詩人不創新,老是抱著《詩經》《楚詞》《汗賦》不放,又何來唐詩三百首,宋詞幾百篇的詩詞鼎盛時期呢!

若我輩老是抱著古韻不放,百年之後,有可能會被後人說我們這代人古板,無創新,是唐宋詩人的跟屁蟲!

中華新韻》也有很多不足,如:能與恁,青與欽,奔與崩等等,音十分相近卻不同韻。青與風,行與匆等等,別說韻聲相同,相近都談不上,又談何押韻呢?因此,詩人應儘量注意這方面缺點,方為智者。

然《平水韻》及《詞林正韻》是國粹,願寫的詩人我們不能阻止,也無權阻止,此乃傳承古人,發揚國粹。因此,《新韻》《舊韻》各有千秋,由作者自行選擇。

七律~辭舊迎新(新韻)

梅謝雪融別冬鄉,花香鳥語賀秋娘。

春姑正把嫩芽採,老婦卻將舊活忙

蜿蜒古道崖邊盡,輾轉崇雲高處颺。

縱使暗香迷醉我,難辭春暖賦詩行。

《中華通韻》大錯特錯,純粹是讓中華傳統文化消失之舉!!!古文明焉能與創新混為一罈?

現代詩人應在《詞林正韻》《平水韻》《中華新韻》三者中同步並行,既能使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又能發揮普通話(現代漢語)在古詩詞中之優勢、更能體現現代詩人之文明。讓中華傳統文化多姿多彩,開枝散葉,如百花盛開,萬紫乾紅,何樂而不為乎?

誰是誰非,作為一個有素養的詩人,不會指名道姓去評頭論足他人、辱罵他人。而是用詩詞,散文乃至小說等型式,間接表達出來。既能讓人迷途知返,又不致其失顏面,更能醒悟後人,方為仁善者矣!

我們更不應該為了抗議已逝“文革”而貶《現代漢語》反對《中華新韻》這是對當代專家、詩人之不敬,因普通話(現代漢語)已被世界公認,現代《中華新韻》類格律詩已經不計其數。廢出《中華新韻》就會廢出當代千萬首佳作。

詩曰:

詞林平水傳千古,新韻聲聲平仄勻。

通韻參雜平水韻,詞林混入通韻身。

古風傳統將遺忘,中國失去古文明。

教師少懂入聲韻,現學現教誤兒孫。

初高中小練新韻,博大研專平水林。

從淺到深循序進,華夏文明百花馨。

今天的教師對古聲懂者甚少,教肓部若改教材,學生應先從新韻起步,只要熟記詩譜,運用《現代漢語》論平仄,根據《漢語拼音》論押韻。短時培訓,不懂詩詞的老師很快就能走馬上任給學生上課了。

《平水韻》 《詞林正韻》應該到高中、大學再學,因為高中、大學教師懂古韻者多些。

古云:三人行必有吾師焉。直白詩也好,奧數詩也罷,吾覺各有幹秋,對學生而言~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應從淺入深循序漸進,故直白者淺而貴,奧數者深而秘。而奧者悟難,直白者易懂,不必多花時間去看專家釋文。

詩者,賢也!讀者享也!然讀者欲讀而難悟,腦也!則視奧者如無物,唏噓也!?

詩曰:

夏遊村野(新韻)

斜陽無限眼迷茫,處處村煙颺粽香。

縷縷清風拂翠綠,聲聲鳥語賦詩行。

承蒙大地鋪青草,多謝小溪贈瓊漿。

牛背橫笛天籟韻,惹得駿馬把頭昴。

個人愚見,不代表官方及任何單位意見,也不針對任何人。若有侵權,請聯繫本人改之[抱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