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用墨的難點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述書下》雲:“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 ”

墨法在書法中佔著中要的地位,善於用墨,是書家一生不斷的追求。

素有“惜墨如金”的當代草聖林散之,用墨講究、變化無窮。“潑墨似水”的清代神筆王鐸,用墨大膽、痛快沉著,把筆墨“濃、淡、幹、溼、燥”的豐富變化演繹地淋漓盡致。宋姜夔《續書譜·用墨》說的更為詳細:“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知也。”


書法用墨的難點

這說明不同的字體對墨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合理的用墨能使字體增彩。

書法中的“濃淡”、“乾溼”、“燥韻”的一切變化都在自然形成之中。一味增多,過激都可以引起不良反應。如用墨不可過淡,淡則灰,灰則傷神;不可過濃,濃則滯,滯則不暢(筆);不可過幹,幹則枯,枯則無華;不可過溼,溼則溢,溢則無韻;不可過燥,燥則焦,焦則狼藉。否則,就會失去天真。我理解的用墨很簡單,如同吃飯一樣,吃——消化——再吃——再消化,也即蘸墨——書寫——再蘸墨——再書寫。


書法用墨的難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