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为下了苦功,就一定能得到功夫|这未免有些天真

下多大苦功,得多大功夫,听起来挺有道理,真是这样吗?


俗语言“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说到武术,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传统功夫,说到传统功夫又会涌现出一大批的假大师,说到假大师不能不提打假斗士,说到打假斗士人们又不相信有真功夫。说到真功夫今天又见不到,于是有人说从来就没有什么真功夫,传统武术就是一场骗局。

传统武术不堪一击,传承千年的传统功夫就是一场千年的骗局,真的是这样吗?有的人信誓旦旦,有的人口出狂言,练了三个月现代搏击,仿佛神功在手,天下我有。但凡有一点脑子,如何会狂妄到这样的地步。

若以为下了苦功,就一定能得到功夫|这未免有些天真


现代搏击擂台王者,不论是拳王阿里、泰森还是综合格斗众多王者都不否认中国传统功夫,风头正劲的张伟丽,教拳为业的刘文擘都对传统武术情有独钟。就连冬瓜也只敢声称打假不敢否认真的。偏偏有一些人自以为是的聪明,仿佛三五个月修来的搏击是可以驰骋天下的利器。传武在搏击面前不堪一击,是这样吧?

你不必否认,我想大多数人仍然赞同以上的观点。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想让传武在擂台上证明,是吧?你真的失望了,传统拳术上不了擂台或者说不会上擂台。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传统拳术在擂台上打不过现代搏击,或者说没有上擂台搏斗的理由。传统武术的舞台并不是现代擂台,这个道理很简单,不要拿你的爱好挑战人家的饭碗,也不要拿你的短板去挑战人家的长处,更不要拿你丢弃几十年的不知道还能不能做出来的手段去对抗人家天天的实战。


若以为下了苦功,就一定能得到功夫|这未免有些天真


什么是传统武术?丢掉的那个就是传统武术。现在有的是什么?武术,竞技武术,花架子,表演套路,健身等等等等,叫法很多,这些都是。偏偏没有格斗,传统格斗在哪里?至少往前推七八十年再说话。所以说,说传统武术说它没了,都不过分,尤其要说传统武术的搏击技能,消亡殆尽不敢说,残留多少看天意。

现如今,传统武术怎么练?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健健身无可厚非,要说搏斗技,说实话有几个人还能还原到曾经的巅峰都是未知数。不会用传统功夫打人的倒是普遍现象,当然,我说的这个不是指对什么也不会的人。


若以为下了苦功,就一定能得到功夫|这未免有些天真

传统拳术能不能打人,这个不用说,对付个一般人也绰绰有余,传统武术丢失的是顶级技艺,或者说是顶级能力,这个能力几乎是找不回来了。

我看到好多人也为传统武术抱不平,有的人立志倾尽一生去钻研它。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个误区,我想把它指出来,或许对有志于此的人有所帮助,至少可以对个人的做法做一些修正性的思考。

传统拳术的一些格斗技并没有全然消失,消失的只是能力。很多传统拳术的老人还是把一些方法留下来了,但练习真正传统拳术搏斗技的并不多,有的传人并不是要练出多么高深的功夫,只是保持传承不灭而已。其实只要保持传承的手段不失并需要不去追求要练到多么高深的水平。你也不必想不通,因为练传统拳术的搏斗技不能当饭吃,而靠武术、竞技武术吃饭的那是另一码事。两者不一样。

现如今,形势变化了,格斗技又重新提上日程,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允许把一些爱好当成必修的功课。也有很多人开始追求传统拳术的技击功能,并为此投入时间金钱精力。有的人甚至下了很大的苦功,但收效甚微。原因就是不知道把功夫下在何处?

若以为下了苦功,就一定能得到功夫|这未免有些天真

传统拳术分内外两家,为什么分?因为它们的体系不一样,修炼的方式方法不一样。说到下功吃苦,在外家拳上容易入手一些,也更容易取得效果。相对来说,如果你喜欢外家的功夫,下功夫长功力,在基础上打磨,在对抗上投入,都可以,这些都类似于现代搏击散打,也完全可以挂靠现代搏击手段,二者兼修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这点很容易互相切进,我不再多说什么。

但内家拳是个特殊的存在,而且内家拳的格斗技丢失严重,即使你想下功夫去练也很难找到切入点,尤其你要找的内家拳的打人方法,那就更是无从下手。很多人练的内家拳都只能健健身罢了。内家拳想打人,功夫下在哪儿,怎么样下这个功夫?可能练习者中十有八九都练的不合理。

有人注重桩功,有人注重单势。打趟也罢,耗时间也罢,都一种很难见效的行为,自我感觉功力增加了,但实际上用不上。内家功夫是拿人来修磨技艺的,一个人下苦功没大用。

若以为下了苦功,就一定能得到功夫|这未免有些天真


当今很多人喜欢一个人下苦功夫,这是很大的误区。一个人练不出打人技。

如果你是一个人埋头苦练,那你的方式就选错了。功夫要下在运用上而不是假设上,如何运用,要从搭手走出来,搭手其实就是假设,从搭手到散手,这是你该琢磨的地方。你没有正确的打开方式这一步是实现不了的。

因此要实现这一步,你必须找到正确的方式,这这个正确的前提下也许有很多种方法,各门各派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一个人练不出东西来。

若以为下了苦功,就一定能得到功夫|这未免有些天真


有的人可能要说,我就是健健身而已,打不打的无所谓。我相信在当今社会,有这样思维的人也不是少数。我本身就遇到不少。尽管内家拳被人诟病不能实战,缺乏动手能力,但同时,练内家拳的人又不考虑动手能力。

我不是非得要强调你打人,你不考虑动手能力完全可以,但你不练动手的东西完全不行,除非你不在乎你练得是个什么?也就是说你练得已经不是内家拳了,而是沿用了内家拳的这个名称的一个什么东西。

拳术的本质即使格斗,失去了这个东西不怕,因为拳术除了格斗还有很多的内涵和外延。但是失去了这种动手的练法,你很可能也就失去了拳术本身。想要健身有很多方式,练四不像的拳,有点儿胡搅蛮缠的意味。比如说太极里头加上跳跃,加上舞蹈编排,为了好看等等,这些行为本身就出脱了拳事本身了。

拳的本质就是动手能力,离开这个就不是拳,不是照着这个目的练,就会离题。事实上你离开了格斗本身,其它的健身等内涵和外延都大打折扣。就像如今的太极操,就是个健身术跟拳无关,跟练拳健身也无关。

若以为下了苦功,就一定能得到功夫|这未免有些天真

保持动手能力,也就保持了拳术的本性。内家拳的动手能力不是擂台竞技那样的戕害身体,以身体换能力,而是以养身换能力。你越是具备高深的动手能力,你的身体越活性大。它不是为了打人而打人,而是强大自我,使得别人伤害不到,准确的讲内家拳是存防人之心而不是存打人之心。

所以内家的拳的打人技不是为了打别人而是为了强自身,自身不强打不了人,内家的打人方式不是硬碰硬,它是有的放矢,是以打来修炼,因此它的练习方式不是很特殊的。

特殊在哪儿,就是增加了一个程序,这个程序是外家或说现代搏击不具备的,就是多了一个对练,这个对练,不是套路编排,不要把竞技比赛的双人套路套路等同视之。内家的对练实际上就是把动手转化成了可控制的手段。

若以为下了苦功,就一定能得到功夫|这未免有些天真

这里面含着很深的智慧,形意的对拳太极的推手,当然我指的是真正的东西,这里面的道理远不是顶牛和对抗这么简单。对拳和推手实际上是一人在练,另一个人是为这个人服务的,而不是对抗起反作用。当然 这个双方可以互换,也可以有很多的方式。但绝对不是比拼高低,这一点要明白。所以对拳或推手跟实践运用不一样,你把它当做实战演习是大错特错。

内家拳的东西很多已经被今天的人误解了,很多人都是打着内家的幌子在练拳,但实际上练得是什么根本就不自知,换句话说,很可能在盲人摸象,或者是白费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