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棄美國綠卡回國創業賣年畫 只為留住兒時年味

1989年出生的錢葭,大學畢業後於2012年移民美國紐約生活。每天穿梭在曼哈頓街頭和“地下熔爐”之間,看遍了紐約城的繁華,經歷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對祖國、對家鄉和父母親友的思念與日俱增。2014年,深懷對故土的思念,她毅然放棄了美國綠卡,選擇回到家鄉邵陽隆回定居。

她放棄美國綠卡回國創業賣年畫 只為留住兒時年味

春節將近,隆回縣灘頭鎮街頭年味漸濃,家家戶戶開始張貼年畫。80後女青年錢葭穿梭在小城街頭,感受著滿目的年畫和濃濃的年味兒,思緒飄到很久很久以前。“過年貼年畫是我們兒時的美好記憶,看著“秦叔寶”和“尉遲恭”手執刀劍,立於門上,別提多開心了。年畫貼起來,歲末才開始有了期盼。”而今這種元素正在慢慢淡化,讓人痛心疾首。

她放棄美國綠卡回國創業賣年畫 只為留住兒時年味

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從明末清初到民國初年,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術風格:豔麗、潤澤的色彩,古拙、誇張、飽滿、個性化的造型方法,純正的鄉土材料和獨到的工藝,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藝術效果。一張年畫,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印刷前需將紙蒸煮,再在紙上膠粉後晾乾。

她放棄美國綠卡回國創業賣年畫 只為留住兒時年味

年畫色版是畫幅中用得較多的一種,每種色需要一塊版,色版一般用楓木做原料。灘頭年畫需七次印刷、七次手繪,在用色上更具有特色:豔麗、鮮明、對比強烈,能給人以興奮、歡快而熱烈的視覺張力。

她放棄美國綠卡回國創業賣年畫 只為留住兒時年味

回到家鄉後,她發現隨著工業現代化進程對農耕文明的強烈衝擊,功用單一的灘頭木版年畫的市場急劇萎縮,加上傳統藝人紛紛改行,原有技藝多已荒廢。老一輩刻版高手相繼逝去,灘頭年畫傳承面臨著困境。兒時的記憶讓她義無反顧地加入到推廣本土文化的隊伍中。

她放棄美國綠卡回國創業賣年畫 只為留住兒時年味

此後,錢葭開始深入研究和推廣家鄉的文化、旅遊和特產。2017年底,錢葭首次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灘頭年畫,進行研發、創新和包裝,將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剛回國時,灘頭年畫的年銷量不到1000幅。而錢葭將年畫搬上互聯網後,僅數月就帶動年畫銷售超過5000幅。這次取得的初步成功也讓錢葭看到了希望。

她放棄美國綠卡回國創業賣年畫 只為留住兒時年味

做文化產業的辛苦遠超出了她的預想,每天開著車奔波在年畫作坊、包裝廠家和快遞之間,一手擰著年畫,一手填快遞單,偏頭聳肩夾手機接電話,詢價、接單、發快遞的日子成為常態。忙時錢葭會和員工一起打包產品。

她放棄美國綠卡回國創業賣年畫 只為留住兒時年味

在這之前,灘頭年畫的客戶僅限於線下,基本都是熟人或者熟人介紹,推廣銷售艱難。在淘寶推廣之後,2019元旦之後已經陸續有客戶主動前來購買年畫。“大門應該貼哪種”、“年畫防水嗎”、“年畫是木頭的還是紙張的”……買家五花八門的問題接踵而來,錢葭都一一細心解答。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來了解和接觸傳統文化,讓錢葭倍感欣慰。

她放棄美國綠卡回國創業賣年畫 只為留住兒時年味

為了應對春節銷售高峰,錢葭的年畫作坊從年初就開始加班加點生產,趕製出100本珍品集,300張豬年生肖年畫,其餘年畫上千張。圖為錢葭在年畫作坊驗收年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