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太極報師恩


傳承太極報師恩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門類眾多。太極拳作為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以其技擊和健身作用,深受人們的喜愛,被大範圍推廣,經久不衰。武式太極拳作為傳統武術的一個重要流派,如今在許昌習練者眾多。我的恩師陳固安先生生於河北邢臺,是許昌傳播武式太極拳的第一人。如今,我保存著一張30多年前與恩師的合影照,每當看到這張照片,就會回憶起與恩師學藝的點點滴滴。

  拜師學拳,一招一式不敢馬虎

  1913年,陳固安先生出生在河北邢臺一個武術世家。此時,武式太極拳已經在當地流行。酷愛武術的他從7歲開始跟隨伯父學習查拳,13歲拜郝和的得意弟子李聖端學習武式太極拳。在這裡,陳固安先生練習了8年太極拳,得到了真傳,後來又拜韓欽賢、郝中天兩位武師為師。天資聰穎、勤學苦練的他,深受老師的喜愛,拳術越來越精,為同門之冠。

  1935年,陳固安老師考入國民政府鐵道部做信陽至長辛店護路隊隊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離開故土,在湖北、山東、河南等地清真寺辦學教授武術和文化知識。20世紀40年代,陳固安老師來到許昌傳授武藝,最初在南關清真寺一帶授拳。後來,他被聘請到許昌市第一完全小學,教授體育和繪畫。他一家人也由南關清真寺搬遷至衙前街一帶居住。由於很多人要學拳,陳固安老師每天早晚仍然教習眾徒弟練拳,並結合徒弟的特長和意願,分別傳授查拳、太極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和器械等。


  1966年,我小學畢業,當時社會上崇尚武學的風氣還很濃。13歲時,我跟隨王春富學習,而王春富是陳固安的學生,當時主要學習查拳、炮拳、心意拳等。1979年,我正式拜在陳固安老師門下,系統學習武式太極拳。當時陳固安老師已經非常有名,找他學習武術的人很多。他在寇家巷、南順河街教授武術,每次來都會住幾個月再回河北,可以說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許昌。我跟著他一招一式認真練習,絲毫不敢馬虎。他打拳總是愛戴白手套,很好看!

  合影留念,難忘恩師授藝之情

  陳固安老師是許昌傳播武式太極拳的第一人,他不光拳術精湛,還精通琴、棋、書、畫,在當時的武林界留有“南郝北陳”之說。75歲那年,陳固安老師的大幅拳照被登載於《武林》雜誌封面;他親手創編《武式太極拳新架》《太極棍》等專著,豐富和發展了武式太極拳的拳理、拳勢。我知道,書籍的出版凝結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其中,光《武式太極拳新架》就反覆修改了4次,歷時11年才得以出版。

  1984年4月26日,在許昌市體委的領導下,許昌市武式太極拳研究會成立,陳固安任顧問兼教練,武式太極拳得以在許昌更好地發展。30多年前的一天,我和幾位師兄弟與老師拍下了這張合影照。照片中,老師端坐在椅子上神采奕奕。後來,陳固安老師還贈給我兩本書,一本是《太極棍》,另一本是《武式太極拳新架》,內頁上均有其簽名及印章。這兩本書如今已成為研習武式太極拳者的案頭必備。有時,看看書,就好像老師在身邊一樣!


  1993年,陳固安老師不幸去世,我們都很痛心。如今,他的後人在重要的時間節點,會從全國各地趕赴河北邢臺緬懷恩師。

  傳承武藝,讓更多人收穫健康

  現在,我擔任著許昌市武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每天在市區西湖公園晨練、授徒傳藝,希望將武式太極拳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在鍛鍊中收穫健康身心。

  許昌市武式太極拳研究會提出“團結繼承,發揚光大”八字方針,讓恩師的武學和師德發揚光大!2006年5月20日,市體育局重新為協會掛牌,目前協會骨幹主要有會長王根喜及劉振生、李西民、趙全海、蘇慶華、張培生等7人,市區經常練習武式太極拳的有數百人。

  陳固安老師門下的弟子遍及海內外,為武式太極拳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武術文化遺產,更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增添了一抹亮色。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如今傳統武術成為強身健體、陶冶性情的一種方式。將恩師的武術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或許就是對一代太極名家陳固安先生最好的回報和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