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发展十一年

自2007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设立以来,相关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为主题,检索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并对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为主要议题的历届会议及近年来出版的相关教材与专著进行了分析,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分为两个阶段:2007—2011年为初兴阶段,以宏观探讨为主;2012—2017年为发展阶段,以微观研究为主。根据研究内容,可以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分为四个领域:1、 基础问题研究,注重宏观探索;2.、培养对象研究,关注能力素养;3、课程建设研究,共性个性并存;4、 培养过程研究,模块特征显著。文章还指出,今后需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深化专门问题研究,加强相关领域对比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发展十一年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发展历程

2007—2017年的汉硕专业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2007—2011年为初兴阶段,2012—2017年为发展阶段。初兴阶段成立了汉硕教指委,完成了汉硕培养核心指导文件的制定,汉硕专业建设院校也从最初的 24 所发展到 83 所。这些都为后续的专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发展阶段开始对专业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国家汉办及教指委在此阶段又出台了若干文件,对汉硕培养从专业师资、学位要求、海外实习等方面提出了更规范的要求。

2018年5月,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孔子学院质量提升工程"的任务要求,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开始试点招收汉语国际教育方向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汉硕专业建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阶段特征

汉硕研究的发展与汉硕专业发展密切相关,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我们参考汉硕专业发展历程,将2007—2017年的汉硕研究也划分为两个阶段:2007—2011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汉硕研究的初兴阶段,研究成果以对汉硕专业建设的宏观探讨为主;2012—2017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为汉硕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成果以对汉硕专业建设相关具体问题的微观研究为主。与前者相比,后者还呈现出数量明显增多、范围不断扩大、体系显著完善的特点。

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内容分析

1、注重宏观探讨的基础问题研究

汉硕的设立需要专家学者们对其基础问题进行探讨,包括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培养原则、培养规格、培养模式以及专业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等。整体来看,这一部分研究较为注重宏观探讨。

2、关注能力素养的培养对象研究

关于培养对象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汉硕能力培养的研究、汉硕生作为学习者的研究及海外本土教师培养研究。其中对汉硕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多,对另外两方面的研究也多与能力培养相关。

在汉硕能力培养研究中,《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对汉硕培养目标进行了描述,其中学者们关注最多的是教学能力。究竟什么是教学能力,它的构成有哪些,如何培养汉硕生的教学能力,业界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也有学者关注具体教学能力中的某一方面,如课堂提问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研究者关注较多的内容,但研究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对如何培养汉硕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缺乏实证性研究成果及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探索。整体来看,对汉硕生能力培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在汉硕生作为学习者的研究中,有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作为学习者的汉硕生,关注着他们的教学信念、专业发展信念、学习策略、学习焦虑、动机教学策略乃至于他们的成长历程等。

在海外本土教师培养研究中,汉语教师的本土化是解决海外师资问题的必经之路。本土化师资不但包括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或本籍人士,还包括可以长期在当地任教的外籍师资。与中国籍汉硕生相比,国际汉硕生人数较少,目前针对他们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一些个案或者具体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探讨等方面。

3、共性、个性并存的课程建设研究

目前关于课程建设的研究既有对课程设置的讨论,也有对具体课程的分析。由于教指委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是指导性方案,各家培养院校既可以完全使用该方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特色设立适合自己学校的专门课程,因此学者们对课程设置及具体课程的探讨,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点。

就课程设置研究而言,大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应用性、灵活性、针对性,也有学者提到全面性、理论性和系统性。在对课程设置的讨论中,一个突出的特色是借鉴了海外相近专业建设中已有的成果。

就具体课程建设研究而言,目前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中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探讨上。

4、培养过程研究

该研究包括实习研究、学位论文研究及就业研究。这三者相互有联系,但相对独立性较强,界限比较清楚,因此这一部分研究成果的模块特征较为明显。就实习研究而言,海外实习是学者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涉及海外实习基地建设、海外实习问题解决、实习评价与实习质量监控等方面。就学位论文研究而言,在学位论文研究方面,亓海峰、曹儒与周小兵的研究对汉硕生的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就业研究而言,我国培养的汉硕生人数也在快速增加,但多个调查都显示,中国汉硕生对口就业率很低,需要在就业问题上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展望

从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针对汉硕的实践研究较多,理论研究较少。从语言学、教育学、政治学等视角进行的学理思考不多。应当融合理论与实践,使该专业在理论引领与实践反思中不断发展。以往研究已经涉及汉硕的教学模式、能力培养、课程设置、论文写作、实习实践、毕业就业等多个方面的专门问题,但仍需要细化深入专门问题研究。我们在汉硕专业的建设中,必须加强相关领域对比研究,借鉴其他专业的成功经验,同时探讨适合自己独特使命的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