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做好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

水生野生動物是自然水域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保護水域資源環境和維護水域生態安全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近年來對北京區域內野生魚類的實際調查和標本採集結果,可以採集到的野生魚類共41種,隸屬於6目13科32屬。本市列入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有17個種類,分佈在拒馬河、潮白河、懷沙河、懷九河等自然水域,主要物種有多鱗白甲魚、細鱗鮭、馬口魚等。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積極做好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管理工作。

近年來開展的主要工作

嚴格監管,全面加強水生野生動物監督管理

一是強化水生野生動物特許利用行政許可事後監管。突出對水生野生動物特許利用者履行法定義務監管,重點檢查利用行為是否符合審批時所確定的條件、範圍、方式,圍繞經營利用檔案,對銷售情況、庫存數量加強核查。二是對重點領域重點行為加大監督檢查。與公安、園林綠化、市場監管等部門密切協作,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各類水生野生動物違法行為,嚴格落實涉刑案件移送工作。2013-2019年,全市漁政系統共開展水生野生動物專項執法檢查600餘次,出動執法人員2000餘人次,組織聯合檢查50餘次,重點檢查利用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

加強保護,積極開展水生野生動物救護救治

為加強對北京地區野生魚類資源的保護,2012年公佈了《北京市地方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明確了細鱗鮭、多鱗白甲魚等17種魚類。2017至2019年,開展了地方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物種恢復活動9次,馴養繁育細鱗魚、大鯢等國家保護水生動物26種、8萬餘尾,放流列入保護名錄魚類累計達30餘萬尾。近三年,市水生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累計接收水生野生動物326只(尾),包括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玳瑁、鱷魚、大鯢、鱘魚)等18個物種;提供水生野生動物救治諮詢服務252次。

注重宣傳,大力普及水生野生動物科普知識

充分利用水生野生動物博物館積極開展科普宣傳,近三年共接待參觀團體43個,參觀群眾4.3萬人次;通過印製宣傳手冊送法上門、普法告知、主題宣傳、現場諮詢、媒體報道等多種形式,向廣大市民和經營者進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法律宣傳,累計發放宣傳材料10餘萬份。利用世界環境日、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了“關愛水生動物,共建和諧家園”等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努力營造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社會氛圍。

下一步重點工作

4月24日審議通過的《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是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執法的根本遵循,對於確保市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斷提高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

《條例》頒佈實施後,市農業農村局將依法履職盡責,重點從以下三方面深入推進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

一是加強對《條例》的宣傳教育。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普及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加強與電視、報紙、網站等信息媒體的合作,努力營造依法保護野生動物的良好輿論和社會氛圍。

二是開展資源調查和種群恢復工作。根據本市水生野生動物資源狀況及保護需要,開展水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適時組織水生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修復和種群恢復等工作。

三是嚴格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落實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的部署,結合北京實際,嚴格水生野生動物利用審批,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強自然水域執法巡查,結合中國漁政“亮劍”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將嚴厲打擊非法捕撈、非法交易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行為作為執法重點,聯合相關部門,針對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環節,加強執法監管,確保“全覆蓋、無死角”。對於違反《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的行為予以堅決打擊;同時要強化以案說法、以案釋法,提高法律的威懾力。配合公安、市場監管、園林綠化等部門積極做好相關工作,共同維護好首都的水域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資源。

《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頒佈實施後,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表示將全面嚴格落實該條例,切實強化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堅決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為保障市民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繼續做出應有的貢獻!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做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