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7000多年来人们为何会如此偏爱玉?

中国是一个崇尚玉的国家,也有着“玉器之国”的美称

玉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且形成最早的文化,他持续的时间最久内容也最丰富,在全世界的范围中玉文化首推中华民族。

从古至今人们习惯用玉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比如“亭亭玉立”、“玉树临风”、“冰清玉洁”、“金玉良缘”、“琼浆玉液”,“化干戈为玉帛”等,这些都表达着人们对玉的认可,为什么7000多年来人们会对玉有如此的偏爱呢?

“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7000多年来人们为何会如此偏爱玉?

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C型龙


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古人认为玉是吸收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而产生的一种美石,是具有灵气的可以通天地神灵传达人们的意愿,所以就会用不同的玉器作为祭祀的礼器。“良渚文化”中发掘的“玉琮王”就是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一件神圣的玉制礼器。

“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7000多年来人们为何会如此偏爱玉?

玉琮


“玉琮王”在1986年浙江余杭县反山等级最高的12号墓出土时,平正的放在墓主人头骨左侧,在此墓主人上肢两侧还放有5件玉琮,可见玉琮对于墓主人的重要性。

玉琮外圆内方中为圆孔,象征着天圆地方,举行祭祀典礼时用于跟神灵沟通。《周礼》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璧琮以殓尸”的记载。

“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7000多年来人们为何会如此偏爱玉?

玉璧


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人们都说于是有灵气有记忆的,如果和主人朝夕相伴就会识主护主,当主人遇到危机时,为了帮主人挡灾玉就会先碎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玉碎人全”,这种说法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

或许是在原始社会,人们遭受野兽的袭击时,偶然拾得了一块硬度比石头大的玉石,用着玉石攻击野兽比普通石头伤害值更高,因此大大降低了人们受到野兽伤害的几率,玉能保平安的说法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吧。

“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7000多年来人们为何会如此偏爱玉?


人养玉一年,玉养人一生

古医术中也有说到“玉能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所以有“杨贵妃含玉镇暑”、“慈禧太后持玉拂面”的佳话。

我国出土的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不仅象征着穿戴者的身份等级,让逝者尸身不腐的说法,当然后者是古人对于玉认知的偏差,也有生者对于死者的敬畏与留恋,足以见得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7000多年来人们为何会如此偏爱玉?


言念君子,温润如玉

“石之美者谓之玉”,人们主观意识对于美的追求,赋予了玉石美好的德行,甚至在“女娲补天”的上古传说中也可以窥见一二,这就是为什么女娲补天用的是五彩石而不是普通石头的原因。

玉坚硬温和、细腻含蓄、不张扬不轻浮,由内而外透漏出一种魅力无穷的美,像极了君子的品性。东汉时期许慎受孔子“君子比德于玉”说法的影响,便提出了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的说法。

也因此玉也常常作为信物被相互交换,比如情侣之间的定情玉佩,好友之间的玉蝉等,看电视的时候也经常能够看到。《琅琊榜》中一代鸿儒黎崇老先生将玉蝉赠送给林殊,代表着黎老先生对梅长苏品性的认可。

“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7000多年来人们为何会如此偏爱玉?

玉蝉


玉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7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传承至今从未间断过,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马未都说收藏》中将玉器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童年时期(新石器时代)、少年时期(夏商周)、青年时期(秦汉时)、汉唐以后,

玉器从新石器时代诞生以来,一直仅仅为少数人所拥有,直到汉唐以后,玉器才走出了神坛进入到普通人百姓的生活。

那么在7000多年里玉器究竟有着怎样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魔力使着我们祖先为之着迷呢?以后的文章中会逐步和大家分享,非常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