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縣:90後援藏幹部以脫貧攻堅書寫“青年答卷”

清晨八點,甘孜縣絨岔六村出現一個年輕身影,他正準備到鄉上檢查一下今天向貧困戶發放的青稞種子是否充足,筆記本上今日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他說,年輕人正有力氣,絕不能虛度大好青春,我只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這片土地徹底擺脫貧困。”

甘孜县:90后援藏干部以脱贫攻坚书写“青年答卷”

與村幹走村瞭解村情

在甘孜大地上,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的戰場上,活躍著許許多多像熊正茂一樣的年輕身影,他們用熱血與汗水、實幹和智慧,書寫著青春華章,而這也是全國青年助力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熊正茂,90後年輕幹部,2017年在成都市龍泉驛區融媒體中心工作,工作的第二個年頭,接到重任,到距離成都幾百公里的甘孜縣開展扶貧工作,是此次援藏駐村工作隊裡最年輕的駐村隊員,之後的兩年,開始了一段難忘的人生旅程。

甘孜县:90后援藏干部以脱贫攻坚书写“青年答卷”

向村民宣講近期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法規

從成都龍泉驛區工作人員到駐村工作隊隊員,從西部經濟發達地區到集邊遠、高寒、交通等問題突出的貧困縣,身份的轉換,環境的改變,崗位的輪換,如今近一年半的駐村對口幫扶工作經歷讓他對組織賦予駐村幹部的責任、使命和擔當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基層一線是幹部增長見識、瞭解國情的大課堂,是磨礪才幹、積累經驗的練兵場,也是淬鍊意志、砥礪作風的磨刀石。一定要到基層,到急重險難的地方去才能讓自己得到歷練和成長。”這是熊正茂成為一名駐村隊員以來最深切的感受。

甘孜县:90后援藏干部以脱贫攻坚书写“青年答卷”

為村上粘貼脫貧攻堅檔案牌

來到甘孜,熊正茂被分配到了甘孜鎮絨岔六村,到崗後便將村情民意調查作為進村的第一項工作,根據實際需要,以座談會、上門走訪等方式,深入群眾,調查研究,通過各種方式對絨岔六村的進行了全面詳實地瞭解。同時積極參加村裡的各種會議,與村幹部和村民座談,研討村裡的發展情況。在摸清村情的基礎上,與村幹部一起共商發展大計,積極幫助駐村制定發展規劃。

甘孜县:90后援藏干部以脱贫攻坚书写“青年答卷”

巡視村民修房

抓好基層黨建工作是打通脫貧攻堅道路“最後一公里”的重要保障,熊正茂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開始積極幫助村兩委制定創建計劃,研究創建措施,通過開展活動,切實加強黨組織建設,以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為目標。同時抓好村級班子建設,協調村兩委工作關係,加強組織建設,著力於提高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發揮基層黨員先進模範作用。

甘孜县:90后援藏干部以脱贫攻坚书写“青年答卷”

入戶瞭解情況

在熊正茂駐村的一年多以來,他走訪了全村8戶貧困戶和59戶非貧困戶,跟蹤瞭解每戶群眾每月的經濟收入情況、人員變化;政策宣傳持續開展,經常性逐戶逐人宣傳講解脫貧攻堅政策、惠民政策、資金髮放、安全生產等知識;整理檔案資料圓,填寫完善駐村工作日誌、貧困戶基本檔案,協助完成“一卡通”資料填報、國家扶貧系統信息完善等工作;助民便民工作有序進行,幫助群眾進行醫療報銷手續、戶籍手續、醫保養老保險交費的辦理等工作,結合自身專業,完成拍攝村容村貌宣傳圖片,製作宣傳展板等宣傳工作。目前,絨岔六村通村道路、通信信號、黨員活動室、輸電線路、安全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等指標均已達標。“去年我已經見證了咱們村順利脫貧摘帽,如今我最期待的就是全村不返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儘自己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辜負組織、群眾對我的期望。”熊正茂告訴記者,經歷了這場脫貧攻堅戰,感覺自己思想上慢慢成熟起來。

甘孜县:90后援藏干部以脱贫攻坚书写“青年答卷”

晚上與駐村工作隊一同巡邏

在來甘孜之前熊正茂是一名融媒體中心的記者,所以除了村內的各項脫貧攻堅工作以外,通過自己的渠道宣傳甘孜、援藏工作隊的對外宣傳工作等就落到了他的身上。白天走村入戶摸排貧困戶現狀,晚上還要收集梳理所有宣傳資料,常常忙到凌晨一兩點鐘。第二天一大早,又出現在了農戶的田間地頭,這個過程也是一個過濾的過程,過濾了浮躁和不接地氣,讓自己慢慢得“靜了下來”和“沉了下去”,從一名“坐機關”的幹部轉變為一名“踩田埂”的幹部。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脫貧攻堅是歷史給出的時代考題,所幸的是還有很多像熊正茂這樣的年輕駐村幹部,他們把自己的青春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以昂揚的鬥志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書寫青春華章,用青春去踐行使命,在脫貧攻堅戰中交出“青年答卷”。

甘孜县:90后援藏干部以脱贫攻坚书写“青年答卷”

記者:甘孜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