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科學給出了答案

年已6旬的老劉和老王認識了大半輩子,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興趣,但有一個觀點一直無法認同對方。

兩人每天早晨會前往附近的公園“晨練”,“晨練”方式很不同。老劉相信“生命在於運動”,所以會打打羽毛球、圍著花壇跑幾圈;老王相信“靜止使人長壽”,最直接的證據那就是烏龜,所以他會坐著下兩小時棋“練腦”,就當做鍛鍊養生了。

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科學給出了答案

“運動”和“靜止”哪個更健康?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爭議問題的答案究竟如何!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

之所以生命在於靜養說法出現,是人們發現,心率快的動物壽命短,而心率慢的動物壽命更長,比如大象心率每分鐘30次左右,但平均壽命在70年;相反老鼠的心率很快,每分鐘可達到450次,然而老鼠通常壽命只有1年。人們通過對多種哺乳動物研究發現,動物的心率和壽命是負相關,就是心率快一般壽命短。

但這個規律對人類並不適用。人類的心率與豬狗相似,但人類的普遍壽命是其動物的4倍或以上。總而言之,靜止是否有利長壽沒有得到研究證明,但是運動有益健康是大家眾所周知的。

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科學給出了答案

運動講究“適度”

運動可以保持體力充沛、延緩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壽,但運動的關鍵在於“適度”。適度運動不但可以使人保持精力充沛,還能在一定程度控制體重,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多種疾病的風險。

在運動是否會延長壽命這一說法上,其實2012年,哈佛大學的研究者便做出相關研究。研究表明,每星期快走一個鐘以上,會比不運動的人壽命延長接近4年。而那些經常運動、保持健康體重的人,比不愛運動的肥胖患者壽命要長7年。

可見,適量運動對壽命延長有一定幫助。

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科學給出了答案

相反,如果運動過度,反而有損健康。運動過量首先會損害骨骼、肌肉、關節,很容易出現器官組織勞損,甚至應力性骨折等情況。過度運動後體內肌肉乳酸會大量堆積,增加腎臟排洩負擔,嚴重時會導致急性腎功能損傷、腎功能衰竭等情況。

怎樣才算適度運動?

專家提醒:平時心率×150%=運動後心率,運動效果剛好!一般來說,運動後的心率應該比運動前增加50%為適宜。例如,運動前測心率為70次/分鐘,那麼運動後再測一下,心率為105次/分鐘為最佳。如果心率快了,運動就該減緩;如果慢了,強度可以加大。

男人做好4件事,延年益壽

人人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但是真正長壽的卻沒有幾個,男性長壽尤其少

。調查顯示,男性平均年齡要比女性少5-10年。醫生建議,40歲後男性應該做好4件事,減少疾病發生,有助延長壽命。

·少吃肥肉:男性到40歲左右就開始大腹便便,這與平時愛吃肥肉和高熱量食物有關係。經常吃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容易發生動脈硬化、高血脂等疾病,而這些疾病影響壽命。

·戒菸戒酒:很多男士工作壓力大,又忙於平時應酬,經常抽菸喝酒,這樣的習慣會加大疾病發生率,壽命當然也不會太高。

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科學給出了答案

·吃到八分飽:很多男性都會患有脂肪肝,這是因為他們長期飲酒,加上每天大魚大肉造成的。平時吃飯時候儘量不要吃甜食、紅肉、臘肉等,防止營養過剩。這也是男性長壽關鍵,每頓吃八分飽其實剛剛好。

·每週運動3~5次:很多男性不喜歡鍛鍊,這也是不夠長壽的原因。本來上班就很忙,鍛鍊時間就會很少,平時週末在家睡覺,身體毛病就會出現。想要保證長壽,必須鍛煉出一個好身體,有了健康體魄才能使自己長壽。

長壽還是需要大家飲食、生活習慣上多加註意,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加健康,更加長命百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