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跟风买的书,有些真香,有些emmmmm

上周末,我们一起聊了聊#那些年跟风买过的书。

这年头谁还没跟风买过几本书呢,毕竟模仿是人类的天性。

参加讨论的99%小伙伴们都表示有过跟风的经历。


跟风班优秀课代表@赵亮 表示:貌似跟风买的都看过了,因为我一年得看6/70本呢。

但也有几位表示从不跟风,其中一位@Rylynn 表示:从来不跟风,有时候为了不跟风买一些神奇的书,虚假的特立独行。

最强不跟风选手@櫻神 则表示:基本没跟风买过书,不是买些奇奇怪怪的冷门书,就是买了后发现它火了。

真是忍不住给你双击666啊。

下面我们精选了一些跟风买书的有趣经历,一起来看看吧——

那些年跟风买的书,有些真香,有些emmmmm


《百年孤独》很爱但很难

如果评一个跟风top榜,那么《百年孤独》绝对是top1,也是这次小伙伴们呼声最高的跟风书籍。

因为它有三次天时地利人和:八九十年代那会儿国内文青圈刮起拉美文学风;2011年莫言获诺贝尔奖,国内又刮起一阵诺奖风;再加上2014年作者马尔克斯去世,让《百年孤独》火遍大街小巷。

当然了,书是好书。只不过有些人读了,可能没读懂——

@只蛛

没错!百年孤独!跟风买的!不过后来越看越入迷,虽然买回来就看了三遍还是看不懂。

@Cynthia

百年孤独情节挺有意思的,就是人名太难记,套娃行为,为此我还列了一张导图记人名。

@六一零

《百年孤独》,因为…你懂我的,可能是我水平不够,有些浮躁。

@拧发条鸟儿

当然《百年孤独》,我一直羡慕马尔克斯强大的语言表现能力,我只能拍大腿称赞他,我毕业论文主题就打算写《百年孤独》相关的呢。

有些人,还没读——

@舒 克

百年孤独,每一次翻开,都需要勇气。

也有优秀作业典范——

@Shirley

今天刚开始看《百年孤独》,意外的发现竟然很感兴趣,觉得自己膨胀了,甚至想挑战一下《卡拉马佐夫兄弟》了。


那些年跟风买的书,有些真香,有些emmmmm

《朗读者》


《百年孤独》确实不容易读,但是胜在解读的人多,总能找个角度读下去。不过还有三本跟风买来的书,小伙伴们纷纷表示,它们才是真难啊——


《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太难了

@栗子

我跟风买的书都挺喜欢的,因为那么多人喜欢肯定有它的原因。我看《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时候,有时候会忍不住读出来,模仿里面的人物。

@彭小辉

上个月Kindle入手《马卡拉佐兄弟》(估计名字都没记住)读了几十页,卒……

《瓦尔登湖》我太太难了

@rui

《瓦尔登湖》看了四五次,每次都是看到二三十页放下了。一个大学老师推介的,说是必读的,没啥意思啊?

@易一

我曾跟风买过一本《瓦尔登湖》,四五年都还没看完。

@静静流水

瓦尔登湖,当年买来翻两页实在看不下去,现在人到中年是不是可以重新拿出来翻翻呢?

《追忆似水年华》我太太太难了

@慕失&鸢

《追忆似水年华》买的不是书,是对出版社的支持,对吧!是吧!

@安宇婷

《追忆似水年华》……镇宅系列。

@Ely

通常我都不做这些调查问卷的,但有一本书不吐不快《追忆似水年华》。高中时(16年前)看了第一部的一百多页,弃。这次疫情期间在家时间多,又搬出来看,翻了400多页,卒。

那些年跟风买的书,有些真香,有些emmmmm

《无耻混蛋》


还有些同学可能跟风买书时,对自己或对书有什么误会——


跟风买过的清奇书籍

@言覃月半

买过《如何快速读懂一本书》,我到现在都没有拆封。

@xin

千万不要买《苏世民》!!!!!!全文就是鸡汤加我真牛逼加别人也觉得我真牛逼!


@

嗯………初中的时候跟风买的《梦的解析》吧,看了几页搁置了,至今没有去翻实在是看不懂。


@丘晓梅May

《佛教十三经全册》只看了几页,也算醍醐灌顶了。


@大写

买了神书GEB,至今未读。


@西萌吹雪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看了n次,至今只是看到百分之四十。对哲学了解太少再加上无法跟上作者天马行空的思路,导致根本无法看下去……

@Innocence

《墨菲定律》,当时买了那本书确实是因为搞活动入手,一开始还比较兴致勃勃,但是因为里边太多定律,就读不下去了。(因为读了也记不住)


@小蒋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则》看我的衣柜就知道毫无作用。

@桃夭

当时是迷恋《北京遇上西雅图》,那个时候吴秀波还很清白,他和汤唯因书结缘的故事简直文艺透了。

在多抓鱼上凑单的时候顺便带回了《查令街84号》, 一晚上看完了全部内容,然后满脑子的牛舌罐头,牛舌罐头,牛舌罐头和鸡蛋。


那些年跟风买的书,有些真香,有些emmmmm

《旭日婚礼》


@梦回唐朝

八十年代,随着电影巜少林寺》的上影,校园里掀起一阵习武热潮。我跟同学们一样,买过很多期《武林》杂志和一些武术书,上课之余喜欢在操场边上照着书上的招式比划比划,后来发现这些东西比上数学物理课还要无趣,就停下来了。

再后来,到省城读书,当时气功热席卷全国,我也跟着买过一两本气功书。班上一高大英俊的男同学(号称“美男子”)痴迷于“铁布衫”、“金钟罩”之类的功夫,经常在楼顶露台上练功,用一根比拇指头还要粗的锣纹钢条拍打自己的胸膛。

有时候打累了就叫我帮忙打他,我下不了手,那哥们一个劲地说:“没事没事,你就只管用力打”。我吓唬他说:“真打啊?我也是练过武的人,如果打伤你怎么办?”

后来我终究还是不敢打,因为就算我没练过武、武艺不精,但是那根粗粗的钢条练过,此事真人真事,那哥们现在还在省城某出版社工作。


@有.意思

这个我有话说——《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这本书我买的可能有20本左右,全部是拿来送人的,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觉得自己真是傻到天了。
我是一个喜欢分享好东西的人。那本书其实我自己并没有看,只是当时炒的很火,所以就买了很多送人……
然后直到现在,还记得这件蠢事。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另外一本跟风买的书是《fbI识人术》。真的是超级烂。

那些年跟风买的书,有些真香,有些emmmmm

《裂缝》


还有一些跟风都是前期营销做的非常成功。这里面有一些好书,不过也有一些emmm——


《追风筝的人》励志美少年标配

@阿玖~⊙﹏⊙~

《追风筝的人》从高中听说到大学,直到前几年才买。也真的是看完后,很惆怅啊。

@Azalea

《追风筝的人》,那些年,每个励志美少年美少女的标配:-)

@Judy

跟风买了好多书,不过是我老公买的,他觉得我喜欢看会推荐给我。我就是被《追风筝的人》骗来的,不过还真的很喜欢看,后来又收了《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响》。

(确定不是来撒狗粮?

《人类简史》“吹牛标配”

@Ely

《人类简史》看完又刷新认知,可以和小伙伴们吹很多牛。

@

《人类简史》,入股不亏,还安利给许多朋友了。当时对邓巴数印象挺深的,原来每个人最多只能跟150个人保持比较紧密的关系,但是对社恐来说150也太多了好吗?

还有一张插图印象深刻,一群被关在笼子里的鸡,每只鸡的空间小得几乎不能转身。第一次觉得鸡实在太惨了,作为群体虽然在进化中好像胜出了,可是个体的命运太悲惨了。

那些年跟风买的书,有些真香,有些emmmmm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


《摆渡人》???

@秋水宛央(秋秋)

跟风买《摆渡人》,推荐词震撼得要命,书的内容平淡无奇。

@Peter homels

必是《摆渡人》我是来吐槽的。


当时作者一个英国人来我们学校讲座,当时就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一个这么有名的畅销书作家会来北京一个不是很出名的中学办讲座,没想太多也挺好奇就买了一本看看。果不其然,看了一半就恶心得再也不想看了……

@糖醋现实主义

《摆渡人》风很大,读完后悔买型,情节太普通,人物刻画模糊,不问我都快忘了写得是啥。

畅销书:这锅我不想背

@群众不吃瓜

《萤火虫小巷》、《孤独小说家》这两本是我看完最想骂人的,整本书的内容还不如书名好看。

以前看买过微博博主普二丁号称睡前读物的《一头栽进月光里》,看了几篇后发现分明就是恐怖故事啊,看完都要失眠的睡前读物!

简嫃的《我为你洒下月光》也很不对胃口,我秉持着不能浪费的原则硬是看完了,打那以后我看见书名里带月光的都有点后怕。

@西萌吹雪

《查令十字街84号》,《岛上书店》,《高兴死了》。这三本各是当时非常畅销的书。

无数博主、广告推荐,说这本书多么多么好,在美国多么畅销,奥巴马看了都流泪推荐。这三本让我一步一步认识到跟风买书多么sb。

@绀野栗子

高一时老班一直推荐读《狼图腾》,说要我们学习狼的精神啥的,还给全班放同名电影。


我也就跟风买了一本,看了两页就弃了『摊手』上豆瓣看了看评价,发现广大网友跟我想的一样。

@王玉安

初中的时候非常喜欢跟风买书,印象最深的就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当时被这本号称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写的书感动的稀里哗啦。

现在回头一看,里面充斥着无病呻吟和矫情的句子,以及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爱情故事。后来出了电影,回头一看当初跟风买书真是年少无知,白白贡献智商税。


@emmm

《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等。


发现这些书籍都会介绍自己销售量第几第几,什么被评为最治愈最温暖的故事。呸!其实就是一些玛丽苏,智慧故事而已。


那些年跟风买的书,有些真香,有些emmmmm

《爱疯了》


对于会不会改跟风习惯这事

对于这个习惯会不会改,小伙伴们的观点基本上是5:5开。不过呢,大家呼声最高的种草平台就是——豆瓣!

@栗子:当然是豆瓣给我种草的!!!

不会改的理由——

@小丸子

不会改吧,看到感兴趣的还是得买回来,不买回来怎么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呢?缘分的事是说不清的,也没有什么操作指南,只能去遇见,去感受。

@123

可能不会,毕竟还是跟风买到很多好书的。种草,当然是豆瓣啦。每年读书节都是豆瓣种草的拔草节啊。

@与谁同坐

特别想买书的时候还是会买的。买上看不看,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为了买好书,专门注册了豆瓣啊。

@海棠

没有,不会改的!我特别喜欢书!不管在他人眼中好不好看!反正只要我自己感觉是我喜欢的类型就会剁手!

会改的理由——

@西萌吹雪

改了,彻底改了,跟风买书的缺点被第一道题的三本书彻底治好。现在买书就买经典书籍,畅销书要先看了电子版,值得我买纸质书的才会买。


@拧发条鸟儿

如今该读什么类型书也差不多明确了,非买不可的书才会买,也不需要别人推荐书单,因为学习的更加专业化了。


@Innocence

跟风读书的习惯应该会改,因为有的书确实不适合自己去读。现在一般都会先去看看书的简介,找自己喜欢的书。

@能烧水的李冰箱

改了吧,跟风买的不一定看得下去。现在一般在豆瓣读书看评价较好的感兴趣的书。


那些年跟风买的书,有些真香,有些emmmmm

《成为简·奥斯汀》


总结

咳咳,其实跟风买书并不是一件坏事,毕竟好书还是要借助一些奖项,一些营销,才能传播的更广,影响的更深远,还有就是……跟风买便宜啊……

不过呢,跟风买的时候也还是要仔细去了解一下这本书再做决定,比如像这位小伙伴说的——

@walk.sculpture

2010年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书店的人疯抢他的书。电视采访问那些购书的人:你们以前知道略萨吗?几乎都是回答没有听说,因为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想买他的书来看一看。

我突然就觉得心底说不清楚的滋味,反感的滋味,仅代表个人观点,我不喜欢这样去读一本书,我喜欢遇见一本书是单纯的水到渠成和莫名的缘分。

跟风买书说到底也是读书的一种方式,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从老师、大人等权威人士那里获取信息。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需要时间的沉淀——

@超

人总有那么一个阶段,看见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翻过山发现没什么特别甚至还不如之前。

人总有段跟风时期或者跟风买的作品,那些跟风买的书都是构成人生的一部分的载体。不管书好坏感谢跟风那段时间,那个自己。

-END-


来源 | 豆瓣读书用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