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成語文化(2)

現在很多大城市為了吸引人才,給出了很多優厚的人才政策,泰安市需要發展,最核心的就是人才,現在我們說一個與泰山、人才都有關的成語故事。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麼高。比喻吸引人才就得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用人就得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成語出自秦.李斯所著《諫逐客書》

“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不知大家看過大電影《天行九歌之馭鼎九州》嗎?有一段就有這個故事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此時秦國經六世明君,國力強盛,嬴政雄才大略準備統一六國。戰國七雄中韓國實力最弱,且與秦國臨近,韓國怕被秦國滅掉,派水利專家鄭國到秦說服秦王修建水渠,西引涇水東入洛水,目的是想削弱秦國的人力和物力,使秦國不能東進。後來,鄭國修渠的目的暴露。秦國群臣對外來的客卿意見很大,建議秦王驅逐一切來客,於是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給秦王寫了一封諫書,勸諫秦王不要逐客,這就是有名的《諫逐客書》。文中列舉了大量例子來說明逐客的弊端,來勸說秦王言辭情真意切,打動了秦王。收回逐客令,於是《諫逐客書》也成為歷史名作。

因為鄭國是間諜,秦王準備殺掉鄭國。鄭國據理力爭,入秦是為疲秦救韓,但修渠完成後,對秦國更有利;韓國只能延緩數年之命,但卻對秦國是萬世之功。於是秦王嬴政繼續讓鄭國修渠,歷十年完成,被命名為“鄭國渠”,成就了關中平原的“天府之國”,成為秦統一天下的後勤保障。

公元前230年,秦滅韓;

前228年 攻破趙國都城邯鄲;

前225年 滅魏;

前223年 滅楚;

前222年 滅燕、趙;

前221年 滅齊。

秦王贏政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稱始皇帝,李斯為相國。

人才在建立功業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所以泰安市要發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