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三青年的過節啟示錄

又是一年中秋時。

對於過節這件事情,從小到大經歷了樂此不疲到索然無味又到樂在其中三種狀態。

奔三青年的過節啟示錄

以往不管是端午、中秋、春節還是其他節日,我所做的可能就是充當一個隨行的角色,爸媽會張羅準備好一切所需要的物件,包括家裡的裝飾、拜訪禮品、紅包以及某些儀式所需的東西。

在初中以前的小時候,對於過節還是異常向往的,畢竟可以遠離學業,還有紅包可以拿。當年的我還是個「早起標兵」,可以一大早起來,跟著父母去往親戚家拜訪。 作為小孩,除了喊兩句長輩,沒什麼事情需要我去費神的。

除去吃飯時間,大多數時候都是和同齡人野在外面,玩的遊戲開始是捉迷藏、彈珠,後來變成了悠悠球、四驅賽車。

奔三青年的過節啟示錄

天氣好的時候最喜歡的還是帶上網兜去田間、溝渠抓小魚小蝦,或多或少總有些收穫,那種快樂後來就再難體會到了。

初中到了市裡上學,這似乎成了一道分水嶺。我有了新的朋友,也有了新的愛好:籃球和網絡遊戲。 對於過節的嚮往似乎也一併失去了,雖然我還是很期待去看看許久不見的親戚,但除了吃飯寒暄之外,剩下的時間就沒什麼樂趣了。

以往的玩伴們似乎陌生了很多,畢竟一年裡面也見不了幾回,小時候玩的遊戲似乎也再沒有吸引力了,大家都把大把的時間消耗在電腦屏幕前。

過節慢慢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

再後來的節日我開始學會了睡懶覺,也許是平日裡在學校起的比較早的緣故。到了飯點在爸媽的催促聲中匆匆起床,奔赴目的地,或者面對樓下滿座的親戚不好意思地打招呼。

奔三青年的過節啟示錄

也有一點和小時候不一樣,我開始學會在飯桌聽大家們說的各種話題,偶爾也會插上兩句。討論的都是些平常事情,以往的我可能不會這樣做,但我也開始能體會到其中的一些樂趣。

畢業以後,每年可能在家裡過的節日除了春節就是中秋了,我開始慢慢學會主動做一些事情。幫爸媽去挑選送人的禮品,避免他們買一些沒什麼用的保健品;走親戚的時候我來當司機,看到後座的父母竟有一種踏實的感覺。

再後來,就是現在了,馬上就是結婚後第一個中秋節。有一點是確定的,婚前婚後過節完全是兩個概念。

很多以前爸媽做的事情需要自己來處理了,安排飯局,據他人喜好購置禮品,通知接送等等。我是一個笨拙的人,幸虧老婆大人精於此類事務,給了諸多幫助,才避免了很多尷尬。

今天偶然在知乎看到幾年前的一條記錄,那時候我在「在你親歷的短短時間內,世界有哪些驚人的改變?」這個問題下寫了一句話:

最大的改變就是對這個世界不再有那麼多的好奇心。

我努力回想了一下,那個時間段自己經歷了一些不順利,心態也有些失衡,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寫下這樣「喪」的話也似乎合情合理。 度

過了那個階段後,我慢慢發現支撐人生的其實是責任與義務,是那些如影隨形的羈絆,是身旁的愛人,是漸漸老去的父母,是相識已久的朋友,撇去這些,我再難找到其他意義。

時至今日,很多時候我還是會覺得這個世界有些無趣,日光底下無新事。然而,在與喜歡的人一起時,心底湧起的快樂的感覺也是真切的。

奔三青年的過節啟示錄

往後的日子還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但更多的還是那些平凡的普通日子。 雖然我們大部分人的經歷可能是平淡而重複的,

但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就是你人生的意義,別停止尋找屬於你自己的快樂。

中秋快樂,共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