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防疫机器人也出现一地鸡毛

出品 | 高工移动机器人

作者 | 段超



4月1日,京东物流与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打造三款组合式机器人,可助力完成机场、商超、火车站、办公楼以及室外公共环境等人员聚集场所的消杀、巡检、发热预警等工作。该组合包括消毒机器人和巡检测温机器人两类,其中消毒机器人还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

据悉,这三款智能机器人是基于京东物流X事业部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等方面的科技优势,借助格力领先的工业制造能力和供应链管理优势,共同打造而成。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表示,这三款智能机器人本月将实现量产。

京东+格力,这应该是迄今为止防疫机器人中最大的玩家了。


1


疫情之下,万物凋寂,但智能制造领域却是“风景这边独好”。从口罩机开始,额温枪、防护服、呼吸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狂潮,现在又轮到了防疫机器人。

从2月份开始,很多机器人企业就开始注意到防疫机器人的热度,例如优必选、松灵、中信重工、科沃斯等一大批各界公司,接着各种高校、研究团队也推出自己的防疫机器人,例如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临沂大学等等。

常见的防疫机器人主要分为消毒和测温巡检两大类,前者是通过在机器人内部装置消毒系统产生消毒气体,利用机器人的气动系统将消毒气体快速的在室内空间扩散,增加消毒的覆盖面和均匀性,消毒机器人能够根据设定的路线自动、高效、精准的对室内进行消毒防疫。

后者属于最简单的巡检机器人,通过机器人移动底盘搭载视觉模块、测温模块,对区域内的人进行无接触温度测量,发现温度异常就会报警,具备最基础的决策功能。

业内人士均表示:“防疫机器人并不复杂,移动底盘加上上面集成的各种模块,有些实力的AGV厂家都能做的出来,很像之前很多机器人厂家去做口罩机,基本属于‘降维操作’。”

所以,AGV行业不管能不能叫得上名号的厂家基本都会推出自己的防疫机器人。


2


但是防疫机器人真的有那么大的市场吗?并不见得。

首先,防疫机器人属于特定时期的特定刚需,这个时间段价格并不是首要的考量因素,货期才是,早一天使用,代表人员早一天安全。

但是疫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松灵机器人CEO魏基栋表示:“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整个供应链受影响,所以当时大家都没怎么出货。或者还没开始研发产品。等产品出来了,国内疫情结束了。”

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中心副主任张艳博士表示:“防疫机器人虽然相对简单,但是从设计到样本到量产,也是要有月余的时间,疫情根本没有给企业这样的反应时间。”

而现在,虽然疫情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但是国内的这些防疫机器人基本属于三无产品,没有任何认证,很难出口。

那么这么多玩家入局,意图在哪里?防疫机器人未来会成为刚需吗?如果不能成为刚需,那么现在的产品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也随着疫情的控制而出现。

魏基栋也讲到:“疫情过后,肯定有一些单位会接受消毒机器人这个新品类,普通的服务场所更可能变成清洁和消毒一体化的机器人,但这个会回归正常需求,主要会看投资回报比,而且到时候防疫机器人的标准肯定也会随之出现,不会像现在市场这样混乱。”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卢彰缘表示:“这种防疫机器人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只不过之前处于一种波澜不惊的状态,疫情将其放大了而已。”


“对于入局者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准备长期在此领域耕耘的企业,他们着眼的是未来市场对高端医疗设备的升级改造,但是这一类企业相对较少;而占比大多数的厂家其实是在蹭热度,是一种噱头性的东西,随着疫情进一步被控制,防疫机器人不可避免的会进入降温冷却期,未来一段时间,这个市场很有可能出现‘一地鸡毛’的场面。”卢彰缘表示。

那如何避免出现这种一地鸡毛的场面呢?有业内人士透露:“AGV厂家对于防疫机器人的投入并不大,一是通过集成不同的模块来练手,二是跟一波热点,投入不多,这些投入一般都能处理掉。”

张艳表示:“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更换上端的集成模块来实现,对于移动机器人来讲,其实底盘可以回收再利用,更换集成模块,做成其他的巡检机器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