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政府资助那些事儿

这个话题吧,说专业也没多专业;说不专业吧,没几年经验确实不容易摸到门路。就我自己在这个行业里从业近十年的经验,简单总结一下,给需要的朋友提供一点参考吧。估计看的人也不多,毕竟,从事这种苦逼行当的应该比较小众吧╮(╯▽╰)╭

为照顾对这个领域比较陌生的朋友,我先简单解释下,为什么一个企业要设置部门和人手申报这种东西,不就是荣誉么,一块“***先进企业”的破奖牌,除了撑门面,还能当饭吃?这个嘛,还真能......

申报政府资助那些事儿

大家应该知道“政府补贴”这个词吧?对,就是前段时间中美贸易摩擦,老美天天揪着不放说我们政府私下补贴部分企业,违背市场公平,使其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导致不正当竞争巴拉巴拉。当然,这个话题也是WTO领域一个常谈常新的老问题了。事实上,从广义上讲的话,政府补贴在各个国家广泛存在,但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比较直接,对某些国家高度重视的领域给予力度极大的扶持政策;也有比较隐晦的“暗中支持”;但总的目标是一致的:帮助本国的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

但补贴也不是“阳光普照”人人都有的。补贴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通过政策性的引导和扶持,使更多有能力的企业主体参与到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技术领域中来,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高新技术领域:新能源、新材料、5G、大数据、人工智能,或是一些关系民生的领域:环保节能、生物医药,还有一些高精尖的前沿技术领域:航空航天、稀缺材料等。因为企业的本质是逐利的,而上述那些领域基本都是前期大把烧钱看不到成果、但你不烧钱连根毛都没有的行业,光靠企业自己或企业家的那点个人情怀是远远不够的,任其自然发展的话结果必然是大部分企业把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在来钱快的某几个行业,而真正能拉动国家经济持续繁荣、推动国家技术实力进步的行业无人问津,最终资本家富得流油,而国家积弱不堪。现实中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参见港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所以,不要一听到“公平”就跟着瞎起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存在即合理。那些现在叫嚣着要贸易平等的家伙几百年前怎么发家致富的心里没点逼数么?自己保护的时候不说话,轮到别人就拉帮结派搞批斗,让我怎么说你好呢?

申报政府资助那些事儿

扯远了......说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了吧,我国为了整个国家产业良性发展,并且有意引导民间企业力量去填补或提升某些领域,就会出台一些具体的优惠政策,包括财政资助(直接给钱)、优惠政策(免税减税退税)、基础支持(帮忙引进人才、落户或解决其他方面的困难)。具体到各省各地甚至各县市,都各有不同。这也正常,毕竟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只有切合当地实际情况才能发挥政策的真实作用,若是千篇一律,肯定就流于形式,不仅帮不到企业,还大大地浪费了政府资源。

实施补贴的国家职能部门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几个部委的重点支持方向如下:

经信委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偏向产业链关键环节)

互联网专项

贷款贴息(技术改造)

展会(国际)

特色产业园

科创委

知识创新(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等)

技术创新计划(技术攻关、创业资助、委托无息借款等)

协同创新计划(深港创新圈、国际科技合作、科技金融等)

创新环境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中心等)

科技应用示范计划(科技应用示范项目)

发改委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产业,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产业化专项)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国家和地方联合)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示范奖励、国家和省配套、技术应用)

节能环保(国家和省配套、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专项)

瞅瞅,这些方向是不是都听着很耳熟啊?是不是经常上新闻的那些啊?是不是让老外赞叹羡慕的那些啊?对喽,这就是宏观调控与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别纠结方式,咱们就看结果,大家心里有数就行。

而这些补助呢,说实话,还真不少。大家可以自行查一下公开的2018年上市企业获得政府资助的排行榜,过亿的一拉一大把。你再想想,有多少企业带着一帮子人没日没夜辛辛苦苦干一年盈利还不到一个亿呢?你要是老板的话,你说这个钱重要不重要?要不要去拿?

你肯定说,这还用问么,有钱不拿,那是傻子啊!

恩,是的,有钱不拿是傻子。但是根据刚才扯的那么多,你大概也知道,这钱它不是你想拿想拿就能拿的,得符合条件,人政府才会给你。那么,就引入我们的正题,如何符合条件?(说了这么多才进入正题,还有人在看么?别走啊亲,我不啰嗦还不行嘛o(╥﹏╥)o)

说到条件,其实明面上的条件大家可以根据各地市相关部门(主要是上述提到的经信、科创、发改那几个)发布的相关政策条文进行解读。一般来说,政策都是有针对性的,比如某年某部某号文件主要针对集成软件开发的企业进行发展鼓励,文件中会详细列出可享受该政策企业的基本条件,如企业性质、生产规模、纳税量级等,然后列出一系列需要提供的能证明企业自主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的集成软件的证明材料,这些证明材料必须是第三方提供的,不能是你企业自说自话。如果是以项目投入为基数来核算补贴的话,那一般还需要提供有关项目投入的专项审计报告,其中必须披露该项目涉及的固定资产、研发费用、对外合作交流等具体科目的投入费用,以供参考。此外,有时项目竞争比较激烈,那么就需要提供证明企业实力、在行业内影响力的辅助材料,来帮助企业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比如获得过国内外的某个含金量很高的大奖证书、承担过市级、省级、国家级相关科研项目、技术成果证书、负责或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获得过的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发表过的期刊论文等,这些在评审过程中都是很好的加分项,同时也是保证书,即向政府表明:我有实力发展得很好,拿了这笔资助我会做强做大,而不是骗钱走人。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类。而且,具体到详细的申报环节,比如一些大型项目,准备工作其实是从正式的申报通知发出之前就开始的。这就涉及到项目申报者自身的经验和信息资源、对项目及相关要求的认知深度和整体把握,而这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先写到这儿吧,其他内容后面再更,喜欢的点赞再走喔~~

申报政府资助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