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做一个读书人吧

今天是青年节。我们精选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李猛老师关于阅读与人生的寄语,与大家分享。

阅读可以影响一个人很长时间。它带来的自由与专注,能培养出一种真正坚定不移的态度,不会为了适应世界就轻易改变。凭借阅读的帮助,每次我们都可以让人生再往前挪一点。


青年,做一个读书人吧

01

我们希望,同学们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取得什么成就,在校园里能先学会做一个读书人,喜欢读书,在读书中能找到最朴素自然的快乐。


02

大学首先要培养的是对读书的热爱,一方面读书可以让你结交到很多朋友,另一方面,大家一起读书讨论交流,能获得更多的感悟,进而帮助你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构想自己的作品。


03

教育不是让一个学生变成教师喜欢的样子,而是一种往往不可预期的影响。可能是某个课堂上的讨论,可能是你推荐他读过的一本书,也可能是他听到的一个道理,而这些能够在某个关键时刻支持他做出人生艰难的选择。


04

大学阶段可能是发现自己真正能力和兴趣热情最关键的时候。人在这个年龄是最有热情的,敢于尝试很多的东西。过了这个时间段,就会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丧失热情。


05

你们的潜力都非常大,不要总是畏首畏尾。我觉得你们比起我们那一代来说太“中产阶级”了,总觉得有个东西唯恐失去它,一定要抓住它,别人得到的东西我一定也要得到。其实生活中可以多一点尝试,你们很优秀,远比别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失败。


青年,做一个读书人吧


06

为什么说读书能帮助你面对生活的困难呢?它其实许多时候并不解决生活的任何问题,但是它可以使你的心情平静。


特别是当你焦虑的时候,读一些书能把一些情感的东西宣泄出去。


07

专注是最难的一件事。阅读是培养专注最好的方法之一。


08

读书会帮你明白道理,帮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生活。


09

阅读可以培养自由的感觉,让你觉得能把握自己的生活,能从读书中找到乐趣,这对于成为一个人很重要。


10

生活是由那些最重要,而不是最紧迫的事情决定的。


一旦你的生活总是由最紧迫的事情决定,你就会一直被别人牵着走,就会把人生过成事务性的工作。你要养成一个心态,到了一定的阶段,放下紧迫的事情,去拿起书看一看。


读书能够让你更自由。


青年,做一个读书人吧


11

很多人觉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而不知道有些不懂的东西可以影响你很长时间,会改变你生活的态度。我希望大家能学会思考一些不懂的东西,学会与不懂相处,能够带着一些不懂去生活。


12

有些书本身是非常好的,你读不下去可能是因为阅读的时机不对。如果觉得现在读起来很痛苦,可以暂时放下,留给将来再读。读书不需要按照工作的理性化逻辑去推进,从自己有感觉的地方,能学到东西的地方切入就好。


13

每一代最好的人都能从自己的足迹趟出一条路来,上一代的经验不能直接拿来用的。


要把自己采来的东西酿成蜜与光,这是一种能力。


14

我觉得大学教育的意义是让你能诚实的面对自己,然后能稍微提升自己。也就是说能看到自己的弱点,然后去面对它、改善它。


15

有一些书反复读过很多遍,在一遍一遍的阅读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


16

我相信每个成功的例子背后都会有三到四个失败的例子。如果每个人仅尝试一次就能成功,那人生也太容易了。次次都中奖的人生不太可能。


但是如果这个尝试是你真心热爱的,我觉得可以试一次。


17

你自己想一想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热爱的东西变成一个职业,如果你不想变成职业,就是爱好,那你还是留着做爱好,这个选择很重要。


青年,做一个读书人吧


18

有时危险在于,学了哲学使你更能证明你的生活是对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活着,而且还想证明自己生活得对,学了哲学其实加强了这方面的能力,而很少是自我反省的能力。


19

我们每个人人生都会有错误,有许多不合道理,明天重新开始,我们再努力做一点,做得好一点,我觉得这个才是最有价值的。


读书能给你真正坚定不移的态度,实际每次我们都可以让人生再往前挪一点。我现在40多岁,我希望我到50岁还可以更好一点,读书能够帮助我。


20

同学们现在都很年轻,但是你们一旦工作开始,你就会发现你的心态急剧的衰亡,你会发现,你迅速地向人生投降了。我希望北大能教会你不轻易认输。你能把你年轻的时候看不惯的东西尽可能从自己的身上去掉,能为希望达成的事情再努力一次。


21

读书人始于读书,但不能终于读书。


读书的意义不是在书里来获得自己某种虚幻的快乐,是要思考书里的道理能不能在生活中起作用,能让道理在自己身上成为活生生的东西,若不能如此,读书就只是说话而已。


22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了适应这个世界就改变。


青年,做一个读书人吧

▲李猛,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教授,元培学院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社会理论、早期现代哲学、古希腊哲学。


文字:本文节选自2017年李猛教授于北大的茶座,首发于“燕园学子微助手”,部分内容有改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