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现状如何?

水患江边急,问君在哪里?雨中塞冷食,抗洪等不起。险患迎难上,抗洪涌英勇。看我华夏族,危难众成城!——致敬抗洪最美逆行者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灾多难的民族,无论是突如其来的天灾还是蓄意制造的人祸,每一次灾难都是对中华儿女的巨大考验。在每一次对抗灾难中,总会有人无惧生死、挺身而出,用生命诠释着家国情怀。

22年前,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现状如何?

比如九八年的特大洪水,这次抗洪的成功得益于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千年一堵”。因堵上了堤坝缺口,泛滥的洪水才得以遏制,人民的生命财产才得以保障!

“千年一堵”虽略带夸张色彩,却真实表现了抗洪将士的英勇气魄,98抗洪指挥官董万瑞临危受命、无惧牺牲,在他的领导下,全体抗洪将士团结一心、英勇抗洪,22年过去了,昔日英勇指挥官董万瑞如今怎样了?

亲临一线,紧急救援,誓与将士同在

抗洪指挥官董万瑞是出名的“铁人”,他能够在冷水冷风中不吃不喝,有钢铁一般的意志。董万瑞之所以有如此顽强毅力,主要得益于早年的参军经历。

他于1941年出生在山西省董家坡的一户平民人家,虽家境平平,董万瑞却志向远大,他觉得当兵乃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自幼立志报效国家。

22年前,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现状如何?

20岁时踊跃参军、积极入伍,董万瑞在军队中表现突出、深得领导赏识,从无名小兵一步步升到排长位置,直到临危受命开展抗洪救援!

九八年洪水是百年不遇的特大灾难,稍有不慎便会给人民群众造成极大的生命、财产隐患,接到上级的紧急指令后,董万瑞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亲赴抗洪一线。

董万瑞赶到洪水灾区后,立马投入工作中察看洪水走势、展开救援部署历经五天五夜坐镇指挥,誓与和全体抗洪将士共渡难关。即使他的儿子董三榕冒着生命危险在抗洪队伍中,董万瑞也没有因私忘公,他对所有将士一视同仁,因军心大振,三万多名抗洪官兵最终堵上缺口、战胜洪灾

心系国家、大公无私,临别泪洒车站

抗洪期间,三万将士在冰冷的洪水中不分昼夜地紧急抗洪,年过半百的董万瑞做为总指挥,在没有先进科技的情况下,

用传统的喇叭步步指挥、紧张部署

22年前,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现状如何?

抗洪结束后,他们即将离开灾区回到部队,当地人们对这支抗洪军队感激万分,很多人数里送行、泪流满面。

看着众人的安然无恙,董万瑞终于轻呼一口气,而他在和这支同生共死、同甘共苦的部队分别时,看着憔悴不堪的将士、依依不舍的百姓董万瑞红了眼眶。一个铁血男儿如此重情重义实属难得,离开长江区域灾区后,董万瑞生活的怎样?

董万瑞在灾区中从容淡定、临危不乱的指挥能力有目共睹,回到部队后,部队对其进行嘉奖,他也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抗洪英雄。

无论是默默无闻的新兵,还是掌握权力的将军,董万瑞始终铭记参军初心,严于律己、踏踏实实。他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部队,为后代树立了一个身为人父的军人形象。

22年前,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现状如何?

与世长辞,精神永存,后世代代缅怀

距离九八年特大洪水已过去22年,董万瑞将军如今不在人世,他于2017年与世长辞,去世之际,众人悲痛交加,这个为国为民奉献一生的将军受到了数万人的送行缅怀。

如今的繁华盛世如他所愿,他为中国的发展奉献了一生,他的儿子董三榕子承父业,在部队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姿态不断发展。

在董三榕的记忆中,他的父亲沉默少言、不苟言笑,对他要求严格,使他一步步成长为合格的人民子弟兵。

这种严父教育,让董三榕从小就自觉自律、坚强不屈,所以即使在带有生命危险的特大洪水中,董三榕也毫不畏惧,从军生涯也从没因父亲关心得到过特殊对待,一切的收获都是董三榕用实力证明而来。

22年前,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现状如何?

小结:

国家人民需要这样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将军,这样的官员才是真心实意为民做事、为国做事之人,通过在抗洪中他对儿子的表现就能看出董万瑞将军的清正廉洁。

正是有董万瑞这样的英雄存在,时下环境才国泰民安,董万瑞将军虽然已离开人间,但他的精神却始终被后人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