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討厭迪拜

迪拜是個非常特殊的城市,每隔幾年,你就會聽說迪拜正在建設某個驚世駭俗的建築。它們要麼特別奢華,要麼特別高,要麼使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設計和技術。這個城市,好像總是不斷在建設、生長。

文 | 苗 煒

最近我在讀《我們為何建造》,作者是一位英國的建造評論家。第一章講的是迪拜,這一章充分地解答了我的困惑:為什麼我那麼不喜歡迪拜。

迪拜是個非常特殊的城市,每隔幾年,你就會聽說迪拜正在建設某個驚世駭俗的建築。它們要麼特別奢華,要麼特別高,要麼使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設計和技術。這個城市,好像總是不斷在建設、生長。迪拜最知名的地標性建築是所謂的七星級帆船酒店。它最初的創意是來自迪拜王儲阿勒馬克圖姆,他當時夢想就是給迪拜一個悉尼歌劇院、艾菲爾鐵塔式的地標。後來,全世界上百名設計師的奇思妙想與迪拜人巨大的錢袋合作,人們用2年半時間在阿拉伯海填出人造島,把250根基建樁柱打在40米深海下,又用了2年半時間建設大樓本身。1999年,這個帆船型的酒店落成。它實現了王儲的心願。帆船酒店的樣子被印在迪拜的車牌上,這座城市的禮品店裡也有著這座建築成千上萬的複製品。

為什麼討厭迪拜

兩年後,迪拜又開始建設“朱美拉棕櫚島”。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改造項目之一。它由一個像棕櫚樹幹形狀的人工島、17個棕櫚樹形狀的小島以及圍繞它們的環形防波島三部分組成。這個人造島嶼的標籤是:你可以從太空看到它的美麗造型。三年後,“朱美拉棕櫚島”還遠遠沒建好,2004年,迪拜又開始了一項大工程,建造迪拜塔。這座高828米的大樓是現在全世界最高的建築。它建造的目的之一,就是將“世界第一高樓”的頭銜重新帶回中東。2008年,迪拜又宣佈開始建設一座高度1000米以上的港灣大樓。

作者羅恩·穆爾指出,迪拜的建築有一些獨特的共同點:它們給人的感覺都是最遙不可及、不可親近。它們的建成都征服了外界的某種東西,比如氣候、自然。在迪拜的建築工地上,無論以前曾經存在過什麼,都被統統抹掉,為“新現狀”讓路。建築材料和技術獨具特色,它們被靈活使用,造就了建築物的特徵,製造出了宏偉的氛圍。

羅恩·穆爾認為,這些建築都是迪拜的形象工程,是迪拜神話的要素:七星級酒店,棕櫚島,大棕櫚島,更大的棕櫚島,世界地圖般的群島,沙漠中的滑雪場,亞特蘭蒂斯酒店,世界第一高樓,更高的樓,更高的、不知有多高的樓,用一個宣傳片中的話來說,這些東西瞬間讓“迪拜為世界所知”。有趣的是,完成這些工程倒是第二位的,地球上有數十億人聽說了這些奇蹟,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哪些已經建成了,哪些還在建。

為什麼討厭迪拜

迪拜非常知道如何製造和營銷它的這些標籤。帆船酒店開業的時候,阿加西和費德勒在酒店頂層的停機坪上打了一場網球,成了全世界津津樂道的事情。棕櫚島在開建之前就已經名滿天下。那個時候已經有了計算機模擬圖像。羅恩·穆爾說,相比實際使用的感覺,棕櫚島的建設顯然更注意視覺上的衝擊力。

如果你在谷歌地圖上看它,你會覺得它十分壯觀,而且好像漂浮在蔚藍的大海中。但其實,在地面上,它看起來就顯得普通多了。如果你真的身處棕櫚島,你會發現,你看到的只有高牆和密集的住宅,它們擋住了海景。即使是住在“棕櫚葉尖”上的房子裡,你也不能看到多少大海,那裡像是一處位於郊區、被海水環繞的死衚衕。

從直升機上看不到的還有排水系統。這裡的汙水需要由大卡車運送到遠處的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廠沒能趕上城市的發展速度,一長串的大罐車需要在酷暑中排隊幾個小時,以卸下這些汙水。有些司機等得不耐煩,就乾脆趁晚上把汙水倒進雨水排放系統,這樣就直接排進了海里,弄髒了白閃閃的遊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