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習春風綠江岸】華容東山鎮:汙水淨化讓鄉村更加宜居 臨湘黃蓋鎮:生態治理還河湖碧水藍天

岳陽廣電全媒體訊 (記者 楊卿 郭泰菘)163公里長江岸線湖南段全部在岳陽,沿岸不僅農村區域廣、農業人口多,而且次級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水庫眾多。近年來,我市著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與守護一江碧水相結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讓沿線百姓都能生活在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舒適環境中。


走進華容東山鎮磚橋村,村民蔡精輝熱情地邀請記者去他家做客。談到這兩年村裡的變化,他覺得最大的就是家家戶戶開展的“廁所革命”。
過去,磚橋村村民大多使用的是旱廁,生活汙水匯入屋後的溝渠後直排長江。2018年,東山鎮在人居環境整治中大力推動農村“廁所革命”,先後拆除旱廁4298個,為村民免費安裝“三格式”化糞池5247個,糞便實現無害化處理,過濾後的水用來澆灌農作物,汙水循環利用後不再向外排放。如今,離蔡精輝家僅兩米之隔的溝渠內,再也沒有汙穢漂浮、臭氣熏天的現象。
村民蔡精輝:現在基本上聞不到臭味了,水質各方面都好了,以前都是汙水,江裡都是泡沫,現在江裡的水相當清了,可以說是清澈見底。
東山鎮清泥灣村村民周紅橋:廁所蓋起來很好的,一是環保,二是自己種菜種地也提供了方便。
華容縣32.7公里長江岸線全部在東山鎮,不少村落沿江而生,長江村就是其中之一。多年來,沿江村落居民的生活汙水直排長江,造成汙染。為守護好一江碧水,長江村投入250多萬元,在長江閘排漬口興建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今年5月建成啟用後,全年可處理周邊住戶近22000噸生活汙水。現在,東山鎮長江沿岸的13個排漬口都在逐步興建汙水處理項目,全線全流域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汙染防治。

長江村總支書記柴進桃:生活汙水收集以後,通過總環保設施處理以後,達到國家的一級排放標準以後,再返入長江排漬口流入長江,這樣保證長江的用水安全。
塔市驛社區是東山鎮長江沿岸較大的村民聚居點之一,為推動生活汙水集中處置,東山鎮投資興建了塔市驛汙水處理廠,去年8月投入使用後,年處理量已達到73000噸。另外,正在規劃建設的兩座汙水處理廠建成後,汙水處理可覆蓋全部城鎮人口。
塔市驛社區居委會總支書記金登榮:通過將集鎮的黑臭水體集中在汙水處理廠通過淨化無害化處理,排放到長江,達到國家一級A類標準,徹底改變原來黑臭水體直排長江的局面。
記者楊卿:走在東山鎮長江沿岸,天藍水清,岸綠景美,兩年來,東山鎮牢記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託,以打造最美長江岸線為主線,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自然環境與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通過廁所革命和集中汙水處置,長江沿岸的水質得到了提升。
臨湘境內的黃蓋湖,水域面積311平方公里,湖水經由一條12公里的河流直接注入長江。由於歷史原因和生產生活的條件限制,周邊村民沿湖搭建起簡易的泥磚房和鴨棚豬欄,產生的生活汙水和養殖廢水直接排入黃蓋湖。

臨湘廣坪村村民高法庭:原來我們住在這裡的時候,這裡的垃圾、汙水都成堆,汙水直接往後面河裡排,垃圾也是往後面溝裡排了以後直接下河。
70歲的高法庭之前一直住在黃蓋湖邊,一說起以前垃圾傾倒、汙水直排的現象感觸仍然很深。人居環境整治在黃蓋湖鎮啟動後,老人居住的房屋,還有湖邊其它的“空心房”都被納入了拆除範圍,整改後的黃蓋湖大堤如今已變成了漂亮的沿江風光帶。
臨湘廣坪村村民高法庭:這裡建成了小公園,堤上建成了旅遊隔離帶,現在的空氣、環境、衛生比以前強百倍了。
在沿黃蓋湖和長江大堤的50米範圍內,黃蓋鎮啟動了黃蓋湖溼地保護區的開發與保護,將“空心房”拆除後騰退的土地打造成“稻田公園”和沿堤風光帶,逐步改善長江沿岸的生態環境和拆遷居民的生活質量。如今,高法庭已經住進了廣坪集中建房點217平方米的雙層徽派小樓。
臨湘廣坪村村民高法庭:這裡有學校,有超市,有醫務室,環境比以前要好百倍,這裡的樹、空氣都比原來好多了,沒有汙染了。
為改善黃蓋湖溼地生態環境質量,黃蓋鎮不僅在堤邊拆除了“空心房”,還在水域中拆除了9600多畝圍欄、6800多口網箱,並同步完善了河湖沿岸的垃圾清運制度。每到鳥兒遷徙的季節,黃蓋湖溼地裡野鴨遊戲、水鳥徜徉,成為了珍稀鳥兒的樂園、休閒觀鳥的好去處。


黃蓋湖村村主任王建良:結合黃蓋湖大堤治理工程,建立了長效保潔機制,現在黃蓋湖溼地人與自然合為一體,鳥兒明顯增加,野鴨、白鶴、天鵝成群結隊,觀賞人群絡繹不絕。
記者楊卿:在人居環境整治中,黃蓋湖鎮以拆除沿江沿湖空心房為契機,大力推動長江流域生態治理工作,站在黃蓋湖溼地周邊,過去臭氣熏天、垃圾成堆的景象一去不復返,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幅鳥兒齊飛,碧波盪漾的美麗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