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區“光榮之家” 申請遞交十來年 宅基依然難審批

本報訊

(記者 凌雲龍) 家裡父子四人,三個都曾經光榮參軍入伍保家衛國。如今先後退伍回鄉,全家祖孫三代13人還是住在村裡鄉黨的三間房子裡苦苦期盼,十來年過去了,申請書交上去不知道多少次,但是宅基地對於他們一家而言成了困擾多年的一塊心病。


灞橋區“光榮之家” 申請遞交十來年 宅基依然難審批


日前,記者接到反映來到灞橋區洪慶街道辦燎原村三組。據該村村民李程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是位老兵,自己1999年11月也參軍入伍,在新疆邊防武警部隊幹了8年,2007年退伍回家。弟弟李海也曾在浙江空軍地勤服役。李程給記者指著門上懸掛的“光榮之家”“共產黨員戶”幾個牌匾不無自豪地說:“我們是軍人之家,黨員之家,全家三個退伍軍人,三個黨員。”當記者詢問到他反映的宅基地是個啥情況,這位退伍軍人則顯得很茫然:“我們全家祖孫三代13個人,就住在這幾間房裡,就這還不是我們真正意義的家”。看到記者的疑惑,李程解釋說,這處宅子是前幾年弟弟從部隊復員回來,急著要結婚,實在沒地方住,湊巧村裡有鄉親舉家移居外地,於是就把人家這房子買下來了。

對於他們一家目前的居住現狀,李程顯得一言難盡,他說,2007年退伍回來自己就多次張羅著寫申請,跑街道辦和土地局,還不算老父親申請的那些年,至少十來年過去了,宅基地的事情如今還是遙遙無期。

“如果不是當過兵,又是共產黨員,我有時候真忍不住想去跟那些不給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幹部去說道說道。”李程憤憤地告訴記者,像他們這種十來個人住一起的情況在農村真的不多見。為了避免擠住在一起的難堪,兄弟幾個實在沒辦法平時寧可拖家帶口在外邊租房住,能不回來就不回來,儘量減少妯娌間相處的矛盾,可是,前一陣子過春節遇上疫情,居家隔離一個多月實在太難熬了。就宅基地的問題,李程也多次到街道土地辦找工作人員詢問。“土地辦說我們家的情況完全符合政策,還讓等等,可這一等都十來年過去了,啥時才能熬到頭”?

以前農村居民申請宅基地需要一個較長的審批週期,但新的土地法已於今年初開始實施。這戶居民的宅基地問題究竟能否得到解決?4月23日,灞橋區洪慶街道黨工委書記肖衛衛告訴記者:近幾年灞橋區農村宅基地審批一直處於停滯狀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在情理之中。雖然新的土地政策規定將宅基地審批權限調整下放,但具體怎麼操作基層尚未接到相關文件。如果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居民申請宅基地的訴求一定可以得到應有的照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