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觀書有感 》

賞《觀書有感 》

——寫在世界讀書日

李自立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著名大學者的一首名傑作。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叉仲磚號晦庵,晩號晦翁。古徽州婺源縣(今屬江西)人,是絀孔子之後又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是中囯十一世紀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冋淵博的學者,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魏晉以來儒、佛、道、二程(程顥、程頤)的思想,把自然、社會、人生等方面的同題融於一爐,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全詩分成兩部分,“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問榘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呵。

故人朱熹大伽《觀書有感》是一首說理詩。從宇面看,是首風景之作,實際上講的是讀書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這首詩在描寫風景過程又同時寓理其中,旨在告誡後人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或者說人生只有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人的心智才能不斷地更加開闊,視野更加敏銳,大腦更加使人睿智。總之一句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生做上進的讀書人。

這首詩寫作巧妙,妙就妙在寫景,同時暗喻哲理。它其中包含著雋永的意味,賦予了詩深刻的哲理。富於詩對於後來者的啟發,而又彌久常新,這首詩寄託著詩人對於讀書人的希望。

想想如今,幾人在讀書?幾人能夠認真讀書?又有幾人能夠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偌大紅塵,大千世界,何等浮躁,可以說為名為利貪慾不斷,不思上進,只求享樂,大美時光被“玩”完了。

“問榘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後半句告訴人們,讀書需要求異求新,詩作以源頭活水比喻學習要不斷學習,不斷從讀書學習中,汲取新的內容,學習新的知識,才能使人日新月異的有所進步。

現如今,我們不要說在校莘莘學子如何如何,首先,看看我們在家做父母的,做哥哥姐姐的,做師長的,當然也有部分在校學生,總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首先要克服讀書時的浮躁不踏實,只有認真務實,才能使自己武裝起來,才能使自己的內心世界清澈如一池春水。

源頭活水不斷,池水才能清澈見底,清澈見底的池水,才能映照藍天雲影,人類只有經常開卷閱讀,博聞強記,做到開卷有益,才能漱潤心靈,煥發神采,另闢蹊徑。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動的天光雲影,這是一副多麼動人心絃的畫面,有興趣會繪畫的人絕對可以做畫躍然紙上。峰迴路轉,突然問池塘怎麼這樣清澈?原來有活水不斷從源頭流來啊!這源頭活水比喻的就是讀書學習,只有堅持讀書學習,堅持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人的思想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人們思想進步,就意味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你說這首詩的寓意該是多麼深刻綿長!

這首詩的作者大學者朱熹,作品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達了一種微妙、而又令人愉悅的讀書感受。這樣的寫作手法,我們大多數文字工作者都知道,但是,要把這種寫法發揮到大學者這種淋漓盡致的地步,我看如今卻寥寥無幾。

還有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所領悟時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愉悅,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大學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他切身的讀書惑受和不同於尋常人之處,這正好是平凡世界的俗人所做不到的難能可貴之處。因此就因為他好讀書,讀好書,讓我們才瞭解認識了這位古代的讀書大家。

詩人的作品,所表達的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表面寫水因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才“清如許”,實則寓意人要心靈澄明,不斷進步,就要不斷認真讀書,不斷追求,才能達到止無高大尚的人生境界。

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說:“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人生有涯而知無涯,讀書是人生永恆的主題。歐陽修說“讀書是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孟子曰:“飽食、暖衣而無書教,則近於禽獸。”可見不讀書有多麼可憐,不讀書又是多麼可怕,因此人生必須讀書,讀書可以提高自己人生境界。

關於讀書,名家至理名言比比皆是,列舉顯得囉嗦,因此,點到為止,世界讀書日已經過去,不寫點什麼,總覺得對不起自己,對不起身邊的每一位讀書人,家人們,親人們努力讀書吧。

人生,你可以不讀書,但是,如果你想活的明白,活的知理,活的清楚,過得瀟灑,過得滋潤,那麼我勸你,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方可為人上之人,士中傑士!

2020年4月24日於哈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