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我國古代農曆、氣候、季節的小知識?

說氣候、季節之間,首先簡單瞭解我國的農曆。

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又有陰曆、華歷、夏曆、漢歷、中歷等名稱,但農曆並不是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今年是農曆開元4716己亥豬年,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國傳統曆法的年份。西元(也稱公元、西曆)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我國當時已是西漢末期,公元8年,歷史疑似穿越者王莽於公元1年被封為"安國公",晉升為"四輔之首",公元8年"代漢建新",稱為中國歷史上首個通過禪讓當皇帝的第一人。1912年,孫文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發佈了《改歷改元通電》規定: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農曆開元4609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兩歷並用。我國各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均以農曆計算,至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和民族大多仍遵循農曆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七夕節等。

講講我國古代農曆、氣候、季節的小知識?

月相變化

根據我國的農曆計算,天氣分為四季、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

在古代,將五天的天氣變化稱為一候,全年365天,共73候,古人取地煞數,粗略計算為72候。三候即十五天的變化稱為一氣,全年共24氣,即我們日常所謂的驚蟄、穀雨等。所以我們常說的氣候,實際是"氣"和"候"兩個意思。

講講我國古代農曆、氣候、季節的小知識?

節是建立在氣的基礎上的,三氣為一節,即四十五天,所以氣也是一個時間單位。全年360天,共8節,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還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八節又分為四季,即春夏秋冬。

講講我國古代農曆、氣候、季節的小知識?

陽光明媚的春天

節又通劫,也就是日常所說的坎,對某些病人和老人來說,節氣的轉變就是一劫,容易發生病情變化,所以過節也是過劫,寓意平安健康。

講講我國古代農曆、氣候、季節的小知識?

陝西百歲老人

碧海照青天,專注於講好政史小故事,喜歡請關注分享。感謝您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