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读了100本书,2020年,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2019年,我读了100本书,2020年,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四季流转,弹指刹那!用什么样的关键词,来记录属于自己的2019年?我想,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答案。

是拼搏奋进,还是悠然稳定;

是众志成城,还是闲心自逸;

是披荆斩棘,还是顺风惬意;

是成长付出,还是犹豫慢行;

……

不管2019年对于我们是怎样的色彩韵味,是怎样的画卷征程,既然这段时光已经定格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之上,我们自然不能熟视无睹,任由它得过且过。

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敞开心扉,对2019年的点点滴滴好好反思总结一番——回味2019年的美好时光,梳理2019年的功过得失,铭记2019年的人生规划,沉淀2019年的成长历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过去”的肩膀上,让“未来”的自己走的更高更远。正如两千多年前古罗哲学家马埃比克泰德说的那样:“真正塑造我们的不是我们的经历,而是我们对经历的反应。”

对我来说,2019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不得不谈,这个词语就是“阅读”,包括兼职写作方面的阅读,职场励志方面的阅读,小说诗歌方面的阅读……

我并没有像其他阅读达人那样,保留一份长长的阅读书单,年底时整理读书笔记也相对容易一些,给读者展示也相对整齐漂亮一些。相反,我阅读比较佛系随意,往往在阅读某本书的过程中,发现另一本好书的名字,我就会舍弃这本书跳过去看另一本书。

这种“以书找书”的阅读方式有利于我写作素材的积累,但是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却是个很“差劲”的阅读方式。因为这样东一段、西一段的阅读过程,很大程度上会打乱人们的阅读思路,从而降低人们的阅读效率。

所以,2019年我一共阅读了200多本书,但是真正从开头读到结尾的书,满打满算只有80本左右。再往深里说,这80本书当中真正记忆深刻的,怕是还不足20本。


2019年,我读了100本书,2020年,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很多读者可能会“嘲讽”几句:“魏晋寒呀,你这读书效率也不高啊。”

我虚心接受读者的“嘲讽”,但也不得不为自己“辩驳”几句。因为我认认真真、分门别类、费时费力整理的“8000”多条写作素材,这些才是我阅读效果的真正体现。当然,思维上的提升,认知上的改变,知识上的充溢,很多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很难通过“数字”体现出来,但它们真的潜移默化的存在。

读书作用的大小,很难用书单的长度来衡量评判。你可以一年阅读100本书,也可以一年阅读30本书,只要符合自己实际需要,阅读量只是一个浮夸的数字,阅读习惯才是真正的“黄金屋”和“颜如玉”。


2019年,我读了100本书,2020年,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

——01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是一个处处倡导“看书阅读”的人,除了经常和同事朋友唠叨读书的意义作用以外,还常常和读者交流互动,写一些关于看书阅读的杂文笔记。

尤其对于很多职场人士,想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多读一些书籍。相比较于“公开课、能力培训、一对一、面对面”等学习途径,“看书阅读”无疑是最为简捷、廉价、自由的学习方式。

当然,看书阅读的作用远不止“学习知识”这条门径。

结合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我把看书阅读的作用归纳为这“8”个字——静心、明志、强识、愉悦。


2019年,我读了100本书,2020年,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作用①:静心

随着职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以及未来不确定性的日益突出,越来多人开始间歇性的心浮气躁、焦虑恐惧、排斥工作、否定自我……

今天有一些人焦虑抑郁了,明天又有一些人惶恐不安了,后天还有一些人迷茫无措了……

对于这些负面情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调整方式。有的人喜欢散步运动;也有的人喜欢旅游散心;有的人喜欢独自醉饮,也有的人喜欢找人倾诉。当然,还有些人喜欢躲在不受外界打扰的角落里,看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

在看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暂时离开自己的思维认知,融入文章作者的精神世界,作者的坚强果断,可以感染我们;作者的人生选择,可以指引我们;作者的感悟体会,可以帮助我们……

从书籍当中,我们可以获取不一样的生活理解,先前困扰我们的焦虑、恐惧、犹豫、排斥等等负面情绪,也会因为的短暂的凝神静心,渐渐消散改变。尤其对于生活在快节奏、多元化、高竞争环境下的职场人士,经常让自己静一上静,是非常弥足珍贵的调整方式。

正如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一样:“每个人的人生有低谷,也有高岗。身处低谷时,让自己养精蓄锐后奋起勃发;身处高岗时,谦卑做人,在热闹中保持一份冷静。”

阅读无疑就是一种冷静,一种思考,一种平常心。


2019年,我读了100本书,2020年,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②:明志

在第十九届深圳读书月活动当中,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作为活动嘉宾,和读者交流时说道:“

我们正在由知识匮乏的时代过渡到知识过剩的时代。

曾几何时,很多人因为“无路可走”而感到迷茫;现如今,很多人因为“无法选择”而感到焦虑。尤其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机会和选择并不算少,如何取舍和选择反而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

去哪个餐厅吃饭,去哪个景点旅游,去哪个城市立足,去哪个行业发展……不管大事小事,我们总会面临一个又一个行动分歧和精神分歧。。

有句话说的很对:“虽然人人都希望能尽可能地多一些选择的机会,但倘若只有一条路,人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走下去,可是路太多,人们反而会变得踌躇不前了。

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一方面必须定位自己,另一方面必须找准方向,这个过程我用“明志”来概述。看书阅读无疑是一个“明志”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书中的智慧,借助作者的思考,借助文字的事例,从而明确自己真正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追求什么、向往什么……


2019年,我读了100本书,2020年,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作用③:强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正如文章开头说的那样,看书阅读对于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思维认知。尤其对于很多职场人士来说,想要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从小平台跳到大平台,从低职位跳到高职位,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得积攒足够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意识,才实现逆袭和跃迁。

青年作家蒋方舟说过:“如果你不读书的话,你的价值观就只能由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来决定了。”

当我们真的想为未来发展积攒能力的话,就必须跳出本职平台的束缚,去获得更宽阔的视野和教育。

这个时候,阅读无疑是一条最简单、最直接、最廉价的路径。


2019年,我读了100本书,2020年,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作用④:愉悦

和玩游戏、看视频、聊闲天相比,阅读本身也是一种愉悦身心的休闲手段。当我们累了、困了、厌倦了、消极了,我们完全可以拿起一本好看的小说,一本有趣的杂志一本优美的诗集,在丰富我们知识以外,还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情。

所以,不要把阅读当成一件非常劳心费力的事情,曾几何时,我们不也为了《倚天屠龙记》挑灯夜读吗?我们不也为了《读者》《意林》的优美文字感到心满意足吗?


2019年,我读了100本书,2020年,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

——02如何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我是一个提倡“功利化、目的性”阅读的人,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目的(静心、明志、强识、愉悦),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书籍类别阅读速度。 只有阅读目的和阅读方式相互匹配了,我们的阅读效率才能实现最大化。

在先前的文章当中,我曾经讲到看书的“6”个环节,即:

①:选择书籍;

②:看书阅读;

③:记录笔记;

④:总结消化;

⑤:关联记忆;

⑥:知识闭合。

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静心、明志、强识、愉悦),我们既可以删减其中的阅读环节,并不是说阅读任何一本书,都要严格按照这“6”个步骤。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场景,来合理分配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2019年,我读了100本书,2020年,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比如以下这几个场景:

场景一:

有的人想要看专业类书籍,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表达能力、计算机能力、写作能力等等),那我们一定不要在“选书”环节上吝啬时间。一本干货满满的书会让我们事半功倍;一本琐碎简略的书却会让我们徒劳无功。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关联记忆和知识闭合。只有当某方面知识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很多杂乱无序的“信息”才能真正成为被我们所使用的知识智慧。

场景二:

有的人想要阅读一些小说诗歌,来愉悦身心和放松自己,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看书阅读”这个环节上,尽量放慢我们的阅读速度。我们可以随大流选择一些经典书籍,同时也没必要过分的记录笔记。这个时候“看书流畅感”非常重要,我们最好不要碎片化阅读,而是用相对整块的时间看书阅读。比如周末的时间,晚上睡觉之前的时间。

场景三:

当我们焦虑烦躁,想要通过看书阅读宁心静气的时候。相对于纸质书籍,音频书籍对于缓解我们的负面情绪,效果更加明显。除此之外,在书籍类别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听一些名人传记和历史演义,这样更容易让我们调整我们的负面情绪。


2019年,我读了100本书,2020年,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通过以上三个简单场景的说明,我还是强调一点:只有阅读目的和阅读方式相互匹配了,我们的阅读效率才能实现最大化。

有的人不会选书,所以读了很多南辕北辙的书;

有的人懒得思考,所以无法将书中的知识真正沉淀下来;

有的人不屑做读书笔记,结果看过的书总是忘的一干二净;

有的人急功近利,结果总是走马观花,并没有多么强烈的体会。

很多人之所以阅读效率不高,终究还是因为目的不明确,导致阅读方式的偏差错误。美国学者、教育家艾德勒提出了著名的“阅读的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和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所以,想要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可以试着从以下这三个步骤着手改变:

步骤一: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静心、明志、强识、愉悦),从而搭建适合自己的阅读场景。包括阅读速度的确定(几天读一本书,一年读几本书),阅读书类的确定(读适合自己的书),阅读时间的确定(是否便于碎片化阅读

步骤二:长期坚持阅读,化被动为主动,渐渐养成看书阅读的日常习惯。

步骤三: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掌握阅读的进度效果。比如整理一些读书笔记,搭建一个内容素材库,亦或是建立相应的知识闭合回路。

如此这样,只用通过眼到、心到、手到共同配合,我们的阅读效果才能水涨船高。


2019年,我读了100本书,2020年,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

——03写在文章最后的话

随着我们年纪的一点点增加,尤其到了30岁以后,我们越发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读书?和促成一单生意,完成一项任务,获得一笔收入,这些实打实的惠利相比,看书阅读带给我们的帮助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

但是,我们应该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不能因为暂时的取舍得失,从而抵触阅读,不屑于阅读。读书是一个“量变”待“质变”的过程。当我们读了1本书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当我们读了100本书的时候,身边的人就会发现我们的与众不同;当我们读了500本书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读书的作用和意义。

阅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勇于迈出第一步,就会发现别样的世界。2019年,我读了200本书。2020年,我希望每一名读者,都能爱上阅读,都能从阅读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