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番號來源

“路軍”是在戰時軍隊的臨時編制,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原本是北伐戰爭中,粵系軍閥的部隊番號,1936年在兩廣事變發生後,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番號被撤銷了。

同樣是在1936年,國共兩黨開始討論第二次合作,但是雙方經過多次會談,始終沒有任何進展。張學良多次勸蔣介石抗日,但是均被蔣介石拒絕,蔣介石還準備剝奪張學良的兵權,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逼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戰。西安事件爆發後,共產黨居中調停,最後蔣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內戰,第二次國共合作談判才有了進展。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番號來源

蔣介石和張學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次日,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就發來了聯名電報,向蔣介石強調,紅軍願意在南京國民政府領導下,一同抗日,7月9日,彭德懷、劉伯承等紅軍將領也發來了聯名電報,強調紅軍願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和日寇決一死戰,全國各地號召全面抗日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國共兩黨在多次會談後,最終確定了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的基本原則,7月15日,中共正式宣佈將取消紅軍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7月17日,蔣介石發表了著名的廬山談話,他強調戰端一開,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一個月後,淞滬會戰打響了,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南京國民政府宣佈,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番號來源

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

由於事前做了充分準備,八路軍這個稱呼很快就得到了戰士們的認同,但隨著全面抗戰開始,面對日寇猛烈的攻勢,軍事委員會為了滿足抗戰的需要,決定將各“路軍”改編為“集團軍”,在當時的各路軍和南京國民政府已經存在的四個集團軍,並沒有統一編制規定,在經過軍閥混戰,十年內戰,這些集團軍有的是直接將一個派系的軍閥改編過來的。

這種編制非常混亂,並且一個集團軍下面可能有管轄幾個軍,十幾個師的情況,戰時各自為戰,而在全面抗戰開始後,就不能繼續保持這種混亂的編制,於是軍事委員會就將所有戰鬥序列全部改編為集團軍,每個集團軍下轄兩到三個軍不等,並且各自有各自的防區,上面又歸各戰區司令統一指揮,這樣下來作戰分工就明確,在執行大規模作戰任務時更有利於統一調度。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番號來源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袖標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則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集團軍,下轄的是師一級作戰單位,集團軍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在何應欽的建議下,蔣介石又將因為西安事變,被撤去番號的東北軍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三個師的番號授予了八路軍,第115師林彪任師長,第120師賀龍任師長,第129師劉伯承任師長。

在完成了軍事委員會的改編任務後,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奔赴華北戰場,按理說這個時候部隊的番號已經改變了,那麼簡稱也應該隨之改變,但是我們卻發現,在很多場合中,第十八集團軍仍然自稱八路軍,而民眾,甚至是日寇,也很少會提到第十八集團軍這個番號,那麼為什麼八路軍這個稱呼如此深入人心呢?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番號來源

八路軍的戰士們

其實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共各級指戰員就做好了接受改編,一致抗日的準備。因此也對戰士們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所以在1937年8月22日,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下來後,很快就得到了戰士們的認同,而更重要的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這是南京國民政府最早承認的中國共產黨的部隊番號。

而在1937年9月,當軍事委員會決定將所有戰鬥序列改編為集團軍時,115師正在平型關和日寇交戰,在71師,新編第2師協助下,擊斃日寇一千多人,取得了平型關大捷,這是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取得的首次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平型關大捷也讓八路軍名聲大振,在這之後八路軍又接連取得了一系列的作戰勝利。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番號來源

平型關大捷圖

所以以後除了一些正式場合,與南京國民政府進行交涉時,使用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的番號,在很多時候仍然會繼續沿用八路軍這個名稱,而八路軍也成了普通百姓心中最熟知的一個軍隊“番號”。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