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書生的“壯遊”

大唐書生的“壯遊”

李開周

杜甫晚年在四川定居,用一首長詩回顧了他的大半生。

在這首詩裡,杜甫說他出身於世家大族,七歲就能寫詩,九歲編過詩集,十幾歲時心智早熟,成天與前輩先賢喝酒論道,不屑於跟同齡的青少年打交道。大約二十歲那年,他從河南洛陽出發,東遊蘇州、南京、紹興,還曾經泛舟東海,夢想去最遠的海島上探險。

在江南與浙東遨遊了四年,杜甫回到洛陽,參加科舉考試,不幸落第。他整理行裝,再次出遊,北上河北,東至山東,春天歌詠於叢臺之上,冬天狩獵於青丘之旁,盤馬彎弓,追逐鳥獸,隨處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此這般又瘋玩了八年以上。

在這八九年當中,杜甫因為祖母去世,回過一次洛陽,在那裡見到了李白。然後他與李白以及另一位詩人高適一起到開封遊玩,登上古吹臺,飲酒賦詩。

同樣是在這八年當中,杜甫還去過一次首都長安,參加由唐玄宗親自主持的選官考試,結果再次落第,再次出門遠遊。

大約四十歲那年,杜甫終於結束了漫遊生涯,他再度抵達長安,通過官場中朋友的舉薦,向唐玄宗進獻了幾篇文章,得到了玄宗的讚賞,進而獲得了一個官職。但是還沒上任,安祿山就造反了,天下大亂,朝廷西遷,杜甫和家人東奔西走,在驚慌、憂憤和飢貧中度過餘生……

杜甫這首詩的題目是《壯遊》。

所謂“壯遊”,並不是壯年的旅遊,也不是壯士的旅遊,而是心懷壯志的旅遊。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壯志,不得不出發的一場旅遊。

實現壯志和旅遊有什麼關係呢?難道不旅遊就不能實現壯志嗎?難道杜甫想要實現的壯志就是“徒步環遊中國”、“×××天環遊地球”嗎?

當然不是。

《壯遊》是杜甫的自敘詩,讀起來非常浪漫,非常大氣,非常不功利,彷彿他當年之所以登山,只是因為山在那裡。事實上,杜甫隱去了許多功利成分。我們結合杜甫留下的書信和其他詩作,結合唐朝的官制和科舉制,再仔細研究這首《壯遊》,就能搞清楚他為什麼要“壯遊”了。

杜甫二十歲時東遊,不僅僅是青年人荷爾蒙過剩,也不僅僅是“為了飽覽祖國大好河山”。他的第一個目的,是去拜訪一個遠在江南做官的親戚,以便得到貴人相助,將來可以直接參加朝廷舉行的進士考試或選官考試。到他第二次出遊的時候,八九年當中拜訪和結識的“貴人”就更多了,包括唐玄宗的哥哥、唐玄宗的女婿、宰相李林甫的女婿、宰相楊國忠的朋友、宰相張說的兒子……

唐朝科舉必考詩賦和策論,想考好這兩項,必須蒐集素材,增長閱歷,所以考生們只要家有餘錢,一般都要作長途旅行。另外一方面,唐朝人想要進京考進士,首先必須得到地方官的舉薦,而考中進士後要想得到官職,通常還要得到朝中大佬的保舉,所以拜訪高官更加必不可少。一要蒐集素材,二要拜訪高官,不去滿世界轉一轉,怎麼能行呢?

也就是說,杜甫的壯遊,以及唐朝其他詩人的壯遊,大多都是為了實現一個壯志:仕途。

為了做官而旅遊,聽起來似乎很俗氣。不過話又說回來,咱們現代人每次出門旅遊,都要把自拍照發到網上去炫耀,難道就不俗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